心理健康

“疫”起坚守,我们与你同行

发布时间:
2022-11-24 16:55:23
阅读量:
分享:

“疫”起坚守,我们与你同行

——云南师大附中居家学习小贴士


一、疫情防控不放松:

1、严格遵守国家疫情防控方案,学生及家长不去中高风险地区。

2、遵守各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不去人员密集场所。

3、做好健康监测,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二、居家关护建议:

亲爱的同学们,相信你可以:

1、保持合理、健康的作息习惯,不因变化打乱步伐。

2、合理使用手机,注意用眼卫生。

3、睡前不使用手机,避免手机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入睡困难。

4、减少视频网站使用,预防碎片化、短时化信息冲击导致的情绪问题或注意力受损。

5、调节认知,积极思维,将“为什么不……”转变为“我其实可以……我也许能够……我可以尝试……”。

6、擅用时间,适度锻炼。

7、关注世界杯比赛的同学们,也希望你同时理解体会到拼搏和坚持的意义。

8、如有自己无法处理的心理困惑,及时向家长、老师求助。可拨打心理老师电话或拨打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电话0871-12355等进行咨询。

亲爱的家长们,请您尽量做到:

1、创设积极的家庭及情绪氛围,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2、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关注并及时肯定孩子的积极变化和进步。

3、引导孩子客观看待挫折,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积极适应变化,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4、以身作则,展现良好的生活习惯。

亲爱的老师们,请您关爱自己:

1、作息规律,劳逸结合。

2、加强同事协作,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注重人际沟通、信息共享,信任团队力量。

3、关爱自身心理健康,如遇无法调节的情绪反应,主动向家人、同事、学校心理老师求助。

三、更多建议,来自昆明市《中小学师生防疫心理调适指南》。(全文转载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昆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小学师生防疫心理调适指南》)


近期昆明市疫情呈现多地散发态势,疫情的反复无常影响着每个 人的心理,坦然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选择。在 社会应激事件面前,为了能够创设和谐、健康、积极的心理氛围,做好特 殊时期的心理防护与调适,昆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向中小学师生及家长提出如下建议:

一 、疫情期间学生心理防护

(一)适度关注,坚定信念。

适度关注网络信息,提高鉴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政府在疫情防 控上已经有了足够的应对经验和处置能力,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积极应对。

(二)接纳情绪,自我调适。

认识到疫情背景下出现担心、紧张等是正常现象,接纳负面情绪,积 极自我调适。例如通过绘画、音乐、摄影等转移注意,运用正向思维进行心理暗示。

(三)合理安排,规律作息。

居家期间能坚持早睡早起、健康饮食、适度锻炼,与学校作息时 间保持同步。通过整理房间、课外阅读、自习直播、好友打卡等方式丰富生活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四)感到无助,及时求助。

如果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持续存在,伴随身体明显不适,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在自我调适无效的情况下,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二、 疫情期间家长帮助孩子做好心理防护

(一)积极引导,保持乐观。

家长应以符合孩子认知水平的方式,利用恰当的资源(例如绘本、案例等)进行疫情解读,传递积极信念,培养积极心态。

(二)情绪稳定,行为示范。

家长保持情绪稳定,心态乐观,会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家长应当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三)关注心理,管理情绪。

家长要留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引导其掌握调适方法。同时要体察自我情绪,不随意迁怒于孩子。

(四)规律作息,亲子互动。

根据疫情的发展态势主动调整家庭计划,维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提倡亲子互动,共同参与,增进感情。

(五)寻求帮助,及时干预。

当孩子出现了以下比较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症状,行为表现明显与以往不同,且影响正常生活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严重畏惧——与之前相比,更加害怕黑暗、害怕想象的怪物、害怕正常的声响,不敢独处。睡眠失调——入睡困难、惊醒、反复做噩梦。退行性行为——行为退化,特别黏人,大小便失禁。行为失控——频繁地无故哭闹,易怒,攻击行为大量增加,注意力不能集中。

三、 疫情期间教师帮助学生开展心理防护

(一)关爱自己,自我调节。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学校的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工作量和难度明 显增加,身心面临巨大挑战。作为学生的守护人,老师首先关爱好自己, 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有可能为他人提供帮助。学会识别自身出现的 恐惧、焦虑、愤怒、忧虑等应激反应,接纳负性情绪,用积极心态协调好防疫期间的工作与家庭生活,尝试以下方式进行心理调适:

1. 自我觉察,认识自己。

通过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想法、信念和行为等,体验平静和愉悦。深入了解和认识自己,探索提高幸福感的方法。

2. 过滤信息,避免创伤。

在关注社会新闻和疫情发展情况时,要时刻保持警惕,选择性接受信息,避免产生替代性创伤。

3. 正念冥想,躯体放松。

尝试运用正念或冥想的方法减缓焦虑情绪。例如,闭上眼睛,将 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后让呼吸慢慢变深变缓,默数呼吸的次数,以20次为一个阶段,每天坚持10-20分钟有益身心放松。

4. 学会感恩,乐于助人。

得到他人帮助时,学会表达感激,激发主观幸福感;主动做出亲社会行为,保持微笑、多行善举、服务他人等,提高自我价值感。

(二)用心陪伴,守护心灵。

对有需要的学生,给予恰当的安抚、指导,或向学校心理专业人员反映以获得专业支持;学习有关心理防护的知识,了解可以提供心理防护的机构信息,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家校共育,安全保驾。

通过家访等方式,了解关心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主动向家长普及防疫期间家庭教育注意事项,家校合力,协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四)坚守岗位,寻求支持。

坚守自己的岗位,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找到并善用身边的社会支持系统,主动求助,舒解压力。

四、 关注专业平台,及时寻求帮助

面对疫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并持续2 周以上,请联系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或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1.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持续的睡眠质量差;

2.较长时间感觉惊恐不安,失去安全感;

3.对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

4.感觉无助、感觉空虚、情绪持续低落;

5.感觉自己变得迟钝及麻木;

6.感觉自己不想和他人交流,变得内向,感觉非常孤独。

昆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是我市创新成立的全国首家全公益普 惠、全链条服务、全资源整合的团属公办青少年心理健康综合服务平台, 为共青团昆明市委管理下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面向9-18岁青少年提供 免费的心理健康服务。构建了以中心统筹,部门协同、医校联动、社会拓 展的服务体系,围绕“统筹整合资源、教育预防、分类判断服务、规范协 调闭环”四大职能,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健康家园和心灵港湾。目前中心已 组建社会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老师、心理科医生、专家团队、志愿者5支服务队伍,常态长效开展服务。

预约方式:

线下预约: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208号昆明市联合产权交易有限公司一楼)

电话预约:0871-12355。周一至周五9:00-20:00周六至周日12:00-20:00(法定节假日除外)


线上教学暂时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形式,但从未改变我们汲取知识、适应社会、终身成长的方向。关护自我,关爱他人,“疫”起坚守,我们与你同行!


供稿:赵航 云南师大附中学生处

一审:王梅

二审:施加玺

终审:马永文

推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