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书生试解南柯梦》高二 理(5) 郑智 一等奖

发布时间:
2022-05-24 16:00:55
阅读量:
分享:

高二理(5)  郑智

在十五岁生日时,想过填一首词,学习一下古代文人来抒发一下对过往生活的感想。

在挣扎了两个小时之后,我搁下了笔。毕竟当时内心空空,空有填词的兴致,没有填词的内容。在放弃的那一瞬间,惊觉自己填词的过程恰恰如同自己追求理想的过程一般,开始时满怀期待,一心想写出佳作,而后信念一点点被磨灭,最终恍然大悟,恰如南柯一梦般美好而幻灭。

最终,写下了一句“书生试解南柯梦”,怎么也补不出下句,随后便将它藏入记忆,终也没有泛起一丝波澜。

那天,2020年,新冠肆虐半年有余,中考成绩强差人意,昔日同学好友联系断绝,未来并未像想像那般展开。

时间如流水一般划过,生活一切如常。

这生活与实际的落差当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改变,理由也很简单:生活一切如常,早就习惯了嘛……小学时还想像自己获得个什么超能力,或发现个惊天骇俗的秘密,拯救一下地球什么的,最后还不是落的一场空。

每当一件件事因为自己的懒惰而失败,一次次机会又因为准备不足之类的理由错失,我又习惯性的搬出了苏轼、陶渊明的事迹:你看,这两个人仕途上多不得志,最后还不是豁达心胸,畅度余生,青莲拥蜕秋蝉轻。尽管这莫约是读书读的太少,中考作文素材用着用着就信以为真了,不过不得不承认,陶潜“觉今是而昨非”心归田园的做法,除了可以让人无处安放的心灵有所寄托,有时候也可以成为麻痹内心的麻药。

时间如流水般划过,生活一切如常。

当中考结束,高中开始时,我总算可以毫无背负的回归生活了。在轻松的氛围中,我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心态面对日常。抗疫中感人的数字不在是作文素材合集上的一纸空谈,而是来源于新闻通讯。对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不再是表面上的关注,而是真正去了解。当生活中又发生一件大事时,我真心为此发出感慨,而非冷漠地编制“温情”的语言……

我以一种崭新的态度审视生活,不过,那曾经美好的想像,在那时的我看来,依旧遥不可及,如南柯一梦,美好而幻灭。

时间如流水一般划过,生活似乎有那么一丝改变。

我拾起了从前阅读的习惯。

当看到罗辑倚靠在墓旁,放弃未来残余的生活时,内心难免触动;当看见恩佐在雨中用尽全力奔跑时,曾经的渴望被唤起;当看到克莱恩以一封信告别过去,面向不那么光明的未来时,“梦想”这个词荣光重发……

时间能改变许多,能使一个少年逐渐放弃幻想,亦可让春花绽放,黎明显露,青莲拥蜕秋蝉轻。

时间如流水般划过,不过流水也会泛起波澜。

我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从书柜中刨出,初二那年便买下了它。哪怕我在作文中无数次写到苏轼,也未曾耐下心去读一字一句。不过此时,它在我手中。我终也知道一切并非想象那般。

“三过门间老病死”岂能和“也无风雨也无晴”相同?“小舟从此逝,沧海度余生”又怎能用一句释然道尽?“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又是怎样一种心境?

陶渊明亦是如此。当他在《形影神》中犹豫时,又有多少将他搬上作文的考生关注过?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事,又怎能全然说为“畅度余生”?

无论那个时代,书生都常沉醉在自己的梦中,哪怕外面是血淋淋的现实,那幻梦支持着他们走上自己的道路,哪怕一生不得志。

而铸就这一切的,恰恰是如流水的时间。造就苏东坡的,不是乌台诗案的惊心动魄,不是两年之内接连丧妻丧父,而是数十年在各地为官的见闻。造就陶渊明的,不是少年时即兴的西游,不是最后那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是数十年心为形役的生活。

一切如同在慢慢长夜中,将那美好而幻灭的梦化作明灯余火,时间如流水般流逝,可能迟疑过,可能放弃过,但最终不止前行。

一切终究与儿童时拯救世界的想法不同。后者只是一时妄想,前者却是毕生的追求。

在十七岁生日时,我填出了十五岁那年未能填出的词。

幼时曾许长生愿,风烛明灭尘烟。清溪辞远便随缘。早知事事错,晚送汨罗边。

书生试解南柯梦,长灯余夜人间。水割清酒划流年。几回曲散后,能遇落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