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我与时光的故事》高二文(5)班 李开如 三等奖

发布时间:
2022-05-24 16:39:03
阅读量:
分享:

高二文(5)班 李开如

  

  安娜·昆德兰在《不曾走过,怎会懂得》中说:“年轻时,我们不懂青春的可贵,总在抱怨,总在挣扎。当我们真正懂得时,我们早已不再青春。”时间像一条永不回头的河,汪洋恣意,携带着岁月的泥沙,抵达我们到不了的彼岸。

  家附近有条历史悠久的小巷-文化巷,若干个上学、放学的日子都在匆匆的脚步中、都在小巷的陪伴中悄然度过,她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她我也产生了许多关于生命的思考。

  她的原名叫“苍麻巷”,因其苍麻遍地而得名,昆明的历史中处处可见她的身影。看到了吗?汪曾祺先生从这里汲取到《昆明的雨》的创作灵感;沈从文、冰心先生在这里的茶馆里思考、写作;闻一多先生在这里发出了革命的呐喊!

  他们留下了岁月的泥沙,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嗟叹岁月之不可复得,我们会把“流逝”作为岁月的终结,在余年老去之时回顾时光里的月夕花朝与羁绊坎坷,大多数人会流下一行清泪,感慨一句“人生长恨水东流”;然而她没有,文化巷没有,她演绎着一段跌宕风流,守住了一份“芳香如故”。

  如今的文化巷,是连接云南最高学府和昆明心脏处一颗翡翠——翠湖的要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焕发着独特的魅力。看,精品店里琳琅满目的货架;极简装修书店里的唱片机映着岁月的斑驳;三两行人不停地流连,驻足。听,咖啡店里典雅的钢琴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街边的小餐厅锅碗碰撞的清脆响声,不时出现的卖花的吆喝声……她没有悲叹时光的流逝,她正握着当下,将即将成为“逝去的时光”的“现在”变成令人艳羡的快乐。

  是啊,我们在悲哀岁月如白云苍狗变化无常的同时,并不会因此而拒绝美丽的绽放。正如三毛所言:“生命之美在于其必然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韶光之所以千年来为众多文人骚客所歌咏,正在于其有限性。在即将消失之际,所经历的一切绚烂都将化作下一段旅程中值得怀念与称道的“永恒”。正因为如此,每一个在岁月中终将消逝的个体都因其影射的群体与未来价值的意识而有了愈加彰显的光辉。

  时光与我,我与时光。黑格尔提出“向死而生”,刘慈欣说过“死亡是永远的灯塔”,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刹那,便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向死亡迈进。时光赐予我们生命,悲歌过往无济于事,唯有把握每一个即将成为“历史”的瞬间,成就岁月流逝之美,方能焕发出其长存的光辉。

  当时代的车轮携着岁月的流逝滚滚前进时,虽然一切当下的美丽必然“零落成泥碾作尘”,但我们至少可以凭借光阴里的无悔追寻与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守住那份对时光的爱,待到双鬓作雪之时,再回望前尘种种,尤能“香如故”,犹能“会心一笑”,道一句“不负此生”。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别再纠结于“故人心尚勇,古人心不在”的无奈,不如听从铁凝“莫让美好的年华在等待中逝去”的告诫,将韶光镶上“长随心迹”的希冀与愿望,并为之奋斗终身 ,书写好我们与时光的故事。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