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工作

【教科快讯】学校骨干教师评选活动系列之诸艺、谷春娜、朱艳东老师

发布时间:
2018-12-14

沐杏坛春晖德才兼备,育泮池桃李爝火不息

——师大附中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活动纪实(语文)第二期

12月12日,云南师大附中“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在信息中心六楼继续开展。本次活动群英荟萃,精彩绝伦,充分展现了每一个附中人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风采和魅力,同时也为师大附中的2018年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自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的诸艺老师带来的课题是《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

面对古代诗歌鉴赏这一大课题,诸艺老师选择了人物形象这一切入点进行突破,以条理清晰的鉴赏方法和准确生动的诗歌实例引领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赏析诗歌,旨在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把握古代诗歌的内容抒写和情感表达。

  

C:\Users\ThinkPad\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AC2.tmp.png

上课伊始,诸老师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入,从同学们熟悉的这首经典词作入手,分析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通读全词,就能发现: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诗歌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一类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也就是他者形象和自我形象。

在提出了古代诗歌往往塑造两类人物形象后,诸老师带领学生从“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描写手法”、“环境景物”三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在“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这一维度之下,诸老师以陆游的《示儿》一诗为例带领学生分析诗中塑造的诗人的自我形象。我们熟知陆游是一位南宋爱国主义诗人,作为主战派的代表,因为与当权者意见相悖,长期处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而这恰恰符合诗中“悲”“祭”的表现。在“描写手法”这一维度之下,诸老师以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作为示例,通过对外貌描写“蓬头”、动作描写“侧坐”“招手”、心理描写“怕得鱼惊”等描写手法的分析,得出本诗塑造的他者形象是一个天真烂漫、聪慧机警的小孩子。在“环境景物”这一维度之下,诸老师首先提示环境景物涵盖了时间、天气、地点、周围景物等,后以唐代诗人严武的《军城早歌》为例,由“秋风”“满西山”等景物分析出边境战事吃紧的压抑和肃杀之气,又结合“更催飞将”“莫遣沙场”等语句的反衬,突出将军骁勇善战、有勇有谋、果敢豪迈、斗志昂扬的他者形象。

结合实例印证了三种赏析方法后,诸老师针对高三复习总结了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方式,即:“分析师各种描写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以此形成“什么形象——形象特质(知人论世、描写手法、环境景物)——形象意义”的答题脉络,提示学生规范答题。为了使同学们融会贯通此种答题规范,诸老师用柳宗元的《江雪》、陆游的《诉衷情》及贾岛的《送邹明府游灵武》来巩固训练,使同学们在活泼的讨论与理智的思考中灵活运用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来阅读诗歌、理解诗歌、赏析诗歌。

  

C:\Users\ThinkPad\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AD2.tmp.png

诸老师的课堂丰富充实,教学环节紧凑,教学目标明确,真正践行了语文学科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

来自高一语文备课组的谷春娜老师此次执教的篇目是曹操的《短歌行》。谷春娜老师以带领学生共同背诵初中学过的两首曹操写的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导入新课,背诵结束后,谷老师发问:请你用简洁的词语说说对曹操诗歌的理解,这一导入设计做到了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能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

  

微信图片_20181213204437

导入新课后,谷老师带领学生划分诗歌的层次,然后让一位学生起立示范朗读这首诗歌,学生朗读结束后,谷老师对学生读错的读音、停顿、情感语气进行了纠正与指导,之后全班同学齐读这首诗,谷老师在这堂课上,总共让学生齐读了三次,“读”一直贯穿于整个课堂环节,符合诗歌教学的特点。

  

微信图片_20181213204455

学生第一遍齐读结束后,谷老师发问:《短歌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学生回答结束后,又补充提问:有人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消极低沉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学生畅所欲言之后,引导学生得出曹操的“忧”,进而发问:曹操为何而“忧”?之后,谷老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依据,在“辩词析句”的过程中分析曹操“忧”的原因。接着,谷老师提出:全诗是否一直在极力抒发这种忧思,除了“忧”还有没有其他情绪?之后,学生开始讨论,谷老师引导学生一同得出:“忧思”是外壳,“壮志”是内质。

曹操面对“人生苦短”表现出的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针对这一特点,谷老师补充历来诗人对“人生苦短”这一话题所作的诗篇,让学生在对比中体悟曹操的伟人气度。谷老师总结说到:曹操的忧愁,不是一种因哀叹生命流逝而无奈伤感的悲歌,而是一种追求宏图大志的壮歌,是一种明了社会疲敝、现实悲凉却依然热爱生命、进取人生的担当与豪情,这是一种大忧思,大气魄,大慷慨,这种精神更能彰显生命价值,能够更多地去影响一群人,推动一个时代。不管面对个人还是时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感到彷徨和苦闷。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沉湎其中,更要在忧患中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用刚健、奋进、不屈的精神去谱写进取人生,去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最后谷老师补充介绍了“建安七子”“建安风骨”“建安文学”三方面的内容。

来自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的朱艳东老师授课的篇目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帕斯卡尔的哲理性散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这篇文章选自于《思想录》,它的语言真实而细致,篇幅短小却处处洋溢着理性的光芒。基于对文章内容和学生学情的把握,朱艳东老师从正确筛选文章信息、抓住表达作者思想的语句入手,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解读作者的思想和写作价值,品味其中所蕴含的生命哲理,进而解读文中所蕴涵的生命理念,深化学生对生命的感受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崇高的生活信念和生命意识。

上课伊始,朱老师把探讨“人与宇宙的关系”作为切入点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思考,引发了他们广泛而热烈的谈论。众所周知,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这样激趣的导入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们思想的碰撞和交流,还增加了课堂的情趣,使得课堂的氛围轻松愉快,为课堂的推进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接着,朱老师以王羲之和苏东坡为例,联系中国古人对于人和宇宙的思考的共通之处——人生渺小而宇宙无限,顺其自然地引出了帕斯卡尔对于人的生命价值的思考,并适时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进行理解和分析。

  

同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们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出发,准确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和主旨,将人和宇宙的关系放在“空间”和“思想”两个维度来进行探究。从“空间”维度来看,人就如脆弱的苇草,渺小而脆弱,但从“思想”维度来看的,人的思想却能囊括无限的宇宙,相较整个宇宙而言,人因身体而脆弱,因思想而坚韧。由此而观之,人因为思想而高贵、伟大、有尊严。那么,帕斯卡尔为什么有这样矛盾的思考呢?面对学生的疑惑,朱老师强调,对于文章的写作主旨的思考,离不开知人论世,应该走进作者的人生经历,了解作者的情感体验,体味作者写作心境,才能更好的把握其思想意义。通过朱老师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大胆而有深度地思考,也促使了他们对于人生很多终极价值问题的追问和探索,升华了对于人与宇宙的关系的认知,进而激发了学生的使命感和担当感,以更加积极、理性的信念来面对生命。

整节课自然流畅,师生之间互动不断,精彩纷呈,朱老师循循善诱,专业知识全面、扎实,学科视野宽阔,教学功底深厚,将教学内容和核心素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其独有的教学风格,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供稿:教科室

图文:语文组 吕康瑜、刀有和、孙思维

审核:鲍学良

编辑推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