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工作

探究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
2016-12-07
探究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记地理组赵一青老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学校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即将举办2016—2017学年度云南师大附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地理组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发扬学校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一、精选课题,凸显学科特色
    赵一青老师结合本学期教学进度及课程内容精选授课课题为:《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本节教材学习内容能够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与综合性特点,具有丰富的学科价值与探究价值;可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本学科和跨学科相关知识,横、纵向联系,探究与合作学习,解决现实地理问题,形成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针对赵一青老师的选题,地理教研组课前的研讨步骤为:组内说课——组内磨课——试讲——再调整,完成初步的教学设计。
    地理教研组通过此次说课活动旨在探究如何落实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化学实验”等环节,启发学生充分联系已有的本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相关知识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通过桂林地区特定的气候、地形、水文等条件的分析,探究桂林“山水”的成因——落实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通过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利弊分析,开展如何趋利避害的探究——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三、群策群力,发挥团队协作优势

    11月30日下午赵一青老师在信息中心六楼进行教研组内的试讲,课后地理教研组长王晓宁老师组织开展试讲结束后的评课活动。各位老师充分肯定了赵一青老师的教学功底,并就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实验活动等方面问题提出了建议(按发言的先后顺序): 王晓宁老师注重教学设计的承前启后,并针对喀斯特作用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关系提出简洁的教学设计建议;李继宏老师注重地理素材的运用,并对如何挖掘地理深层信息提出建议;董翀老师注重教学设计的严谨性和完整性,提出不同的对比实验指导;文晓静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地理信息运用的建议;龚声全老师注重喀斯特地貌发育条件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提出如何梳理课堂教学的建议;颜坤老师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提出如何让学生树立科学人地协调观的建议;刘江老师注重教学语言的严谨性和情境设问的目的性,并提出完善教学设计的建议;李红萍老师注重地理知识间逻辑性和教学设计承转的流畅性,并对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提出建议;姚建芳老师注重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及教学设计的逻辑性,并对教学设计的总结部分提出建议;陈余萍老师注重课件制作与课堂教学衔接的细节处理,并对课件制作的实验部分提出建议。


    地理教研组的评课磨课活动深入细致、精益求精,不论是从教材的挖掘、整合与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流程的环节及结构处理,处处彰显每位老师的“功力”,让人受益匪浅。评课活动结束,几位老师还开展实验验证:石灰岩可以与稀盐酸反应,那大理岩是否能与稀盐酸反应?课堂教学的研究还在继续中……



    让我们期待12月7日下午赵一青老师的展示课。

供稿:教科室
撰稿:地理组陈余萍(学科通讯员)

审核:校办 鲍学良
编辑:信息中心 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