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工作

语文组高文文老师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
2016-12-12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展示青年教师的活力与风采,我校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于2016年12月7日正式举行。语文组高文文老师执教了必修二教材经典篇目《故都的秋》。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有效的教学不是灌输,而是重视学情,以学生实际去达到新的教学高度。高文文老师开篇即以此为钥,以学生学习过的《沁园春•长沙》和《赤壁赋》中关于“秋”的具体诗句的回顾去唤醒学生对秋景秋情的联想,在调动学生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暗暗切合文题,并为本课散文的学习营造出了特定的季节情境,为鉴赏文章铺设了很好的台阶。高文文老师这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虽然以传统的问题教学法为主,但在“赏秋景”和“探悲因”两个教学模块的推进中,并不以回答问题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达成,而是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去还原郁达夫先生当年的心境和情感表达。 

 

    散文最让人陶醉之处,即在于情与景的相谐相融,而披文入情的过程,就是从读美到赏美的过程,最考验阅读者的审美能力,最能调动阅读者的审美经验。在自主赏析“破屋”、“落蕊”、“秋蝉”、“秋雨”、“秋树”五幅秋景图时,高文文老师先让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注重学生的初读体验,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接下来的发言环节中,教师循循善诱,及时点拨学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剖析文本,让学生的赏析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能让学生在找出文中“清、静、悲凉”的“古都的秋”的特点的同时,还能真正在景境描写中内化和理解这些特点,才是这堂课最难也是最好的教学实现。高文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构建了一个充满知识与趣味的课堂。在“探悲因”的教学环节中,高文文老师不仅教会学生用孙绍振教授“文本细读”的办法赏析课文,还教会了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文本,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显示出教师不满足于文本而着眼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理解悲喜美丑都属于审美的范畴。高文文老师很好地抓住了《故都的秋》中“以悲为美”的写作特点,带领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反复咀嚼品味后认识到“悲”本身就是一种美,并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多元审美的窗户。

    高文文老师的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教态亲切自然,在高文文老师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青年教师的风采,还看到了语文教育未来的希望。

供稿:教科室
撰稿:语文组 李蕊伶(学科通讯员)
审核:校办 鲍学良
编辑:信息中心 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