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工作

罗丹老师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
2016-12-22
明确情感态度目标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罗丹老师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纪实

    2016年12月14日下午第一节课,英语组罗丹老师就人教版选修六第四单元Global Warming的语言运用部分“What can we do about global warming?”上了一堂不仅语言知识落实高效,而且超越文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优质展示课。
    近几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将交互式阅读模式与任务型阅读教学有效结合,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与方法。因此,罗丹老师的这堂课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在设置阅读任务的时候,采用“交互式阅读模式”(interactive reading),设计“信息差”活动,给同桌不同的学案,并设定不同的任务,让他们通过合作,找到问题的答案。阅读过程结束后,经过充分的输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写作、展示,活学活用相关知识,进行了生成性产出。

 

    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他们已经熟悉并掌握了跟话题相关的词汇及表达,实现了知识目标;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展示环节的良好表现证明他们已掌握海报的写法,实现了能力目标;学生在最后展示环节给出的关于全球变暖的可行性建议,及呈现的环保小物品,证明学生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实现了情感目标。
    罗丹老师的这节课还有以下几大亮点:
    第一、阅读活动的设计有别于以前,可以说是打破了常规。在“交互式阅读理念”指导下设计的“信息差”活动是一大创新。给予学生的A、B两份不同的学案也是首次尝试。学生总体能适应这种新的阅读模式,并通过合作完成了阅读任务。
    第二、海报写作指导打破常规。对于海报的写作指导不刻意为之,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然呈现,到最后再来画龙点睛。从文本解读到海报呈现,过渡自然,环环相扣,逻辑清晰。
第三、板书设计是一大亮点。板书呈现的是一幅关于“如何应对全球变暖”的海报。罗丹老师把它设计成一只眼睛的形状,寓意为“饯行低碳生活,展望绿色世界”,在设计海报内容和结构的同时,还突出了海报的视觉冲击感。

    第四、课程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以镜头记录下的校园浪费为切入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回归生活,使课堂知识有效延伸至课外。学生在展示环节中也不仅仅是口头表达,还创造性地使用了实物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中包含了大量的德育素材。罗丹老师的本节课活用了教材,走出了教材,充分挖掘了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这节课也不只是简单地教会了学生词汇、语法、如何运用阅读策略,也教会了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罗丹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也看到了“核心素养”与英语课堂结合的新思路。


供稿:教科室
撰稿:英语组 严方舟(学科通讯员)
审核:校办 鲍学良
编辑:信息中心 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