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工作

落实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发布时间:
2016-12-12
落实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记高燕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

   
    2016年12月8日,云南师大附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生物教研组高燕老师带来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本节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经典实验课是很枯燥的,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学生不能亲自动手操作。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高燕老师在讲解


    在教学设计方面,高燕老师将两个实验分别运用两种方法来呈现。在“格里菲思的实验”中,直接提供实验分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内容和实验的相关要素——自变量、因变量和对比试验的出结论。这个过程为下一个实验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在“艾弗里的实验”教学中,高燕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格里菲思的实验假说——“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物质。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思路,直接体验了艾弗里的实验探究过程。

学生讨论,高燕老师与学生交流


    在教学策略方面,高燕老师采用了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首先,让学生分析格里菲思的前三组实验,预测第四组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第四组导致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学生提出假说,并与格里菲思的假说作对比;进而让学生寻找办法验证假说。这个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艾弗里对“转化因子是什么?”的探究过程。这个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
 

    这是一堂教材实验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遗传物质是什么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实验技能。在格里菲思实验中,利用格里菲思实验引导学生复习了自变量提取和实验结论分析,此外,让他们感受到多自变量实验的分析方法。在第四组实验中发现新问题后,让学生懂得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格里菲思假说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再次让他们感受根据现象提出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究思路,并让学生从艾弗里的实验及提出质疑后解决问题的思路中体会研究思路的重要性及贯穿性。这些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高燕老师在授课


    本节课突破教学难点巧妙。高燕老师利用简单的设问——“想知道糖水中是糖甜还是水甜,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验证遗传物质是什么的实验思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本节课教学主线清晰,教学过程流畅,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供稿:教科室
撰稿:生物组 龙志雄(学科通讯员)
审核:校办 鲍学良
编辑:信息中心 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