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工作

云南师大附中“新竹工程”之悦读项目(2018年第1期:江曼)

发布时间:
2018-03-12

 

云南师大附中“新竹工程”之悦读项目(2018年第1期:江曼)

 

【教师简介】

江曼,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云南师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于2013年7月进入附中工作。入职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三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在2016年12月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多媒体课件制作优秀奖、教学设计优秀奖、教学反思优秀奖。所指导学生在全国性英语比赛中表现优异,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教师要会教,就要多学习、多思考、多探索、多总结,过程要睿智而务实。教师不仅要会教,还要以身作则做给学生看,以独立开阔之思想、善良可靠之举动、优秀高效之习惯来引导学生。

 

在前面:庸庸碌碌教了几年书却很少读书,所以接到读书的这个任务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我是害怕,怕自己不好好读书亵渎了这件神圣的事情。为什么说神圣?读大学时,有位恩师是个超级爱读书的人,期末工作结束,其他老师约她去唱歌放松,她的回复是,读书就是放松啊!这件事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当我拿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时,我决定好好读,毕竟浪费时光和浪费一本好书的代价都是一样巨大的。尽管好好读了,但还是没来得及细嚼慢咽,加上这是一本译著,总感觉作者的中心有点离散。然而还是有很多感动,作者竟然把“理解”这么学术的东西写得如此浪漫和富有智慧。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对教学的研究实在做得太少,经常为了安全落入应试的窠臼。读罢,仔细翻阅笔记,告诉自己不妨再大胆一些,勇敢一些,因为教师的工作是使学生强大起来,最终表现出理解。

 

解读与再造:追求理解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必修二Unit4阅读“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为例

江曼

摘要:“阅读英语文章是我国考生接触英语的最主要途径”(教,2),阅读理解不仅在高考英语中权重最大,而且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最集中表现。在常态的阅读课堂中改进阅读教学,从一个个平常的文本中读出斑斓的色彩,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能力从而表现出理解,是每一位英语教师追求的目标。这个很难,这条路很长,但只要我们走得足够远,就一定能够设计出兼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教学活动。本文从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阅读“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这一课例入手,看如何从追求理解的角度出发,按照逆向设计的方法去设计教学目标和活动,从而实现对文本深入解读和再造。

关键词:理解;逆向设计;文本解读与再造

  一. 理论基础

1.1. 理解六侧面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启示

理解是多维和复杂的。当我们真正理解时,我们能解释、能阐明、能应用、能洞察、能神入。“解释”的具体含义是“恰如其分地运用理论和图示,有见地、合理地说明时间、行为和观点”(格,95)。这个侧面要求围绕困惑、问题和难题建立单元,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见解和解释。“阐明”意味着“演绎、解说和转述,从而提供某种意义”(格,99),其最通常的表现是对文本本身所包含的意义的讨论。“应用”强调的是基于绩效的学习,关注并完成更实际的任务,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绩效和成果进行持续性评估。“洞察”指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而“神入”更进一步指向“感受到别人的情感和世界观的能力”(格,111);这两种能力不仅使文本解读更准确,更能使学生认识到其中有意义的元素。“自知”与通常所说的反思类似,它要求我们自觉地质疑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寻找盲点,勇敢面对不足和不确定性。理解的六侧面看似抽象,归根结底是学习知识和发现意义。追求理解的课程设计必须帮助学生意识到接受知识是学习的一面,更要主动揭示事实背后的内容,并思考他们的意义。

如何把理解六侧面渗透到阅读教学设计中?文本是一个小的世界,有它的逻辑和生态。“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是一篇描述主人公Daisy如何学会保护野生动物的记叙文。文章按时间顺序,以拟人的方式介绍了Daisy乘坐飞毯,在三个不同的地方与三种不同的野生动物面对面交流,了解到部分野生动物生存现状和发展变化。在对文本进行细致阅读后,笔者发现能解释、阐明部分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并使用英语流利总结和表达,这是文本的知识性目标;发现神奇之旅中Daisy的情感变化(激动—感伤—欣喜—坚定)这条暗线,从而移情和神入,了解导致部分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和产生发展的原因,判断人类行为在其中的正面意义和消极作用,这是情感性目标。最后上升到自知和应用的阶段,用从文本中得到的意义来指导真实生活和实践,如:野生动物灭绝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周围有哪些组织和个人正在做关爱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事情,他们都做了什么?如何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来参与其中?把理解六侧面带入文本分析,寻找和发现文本中这六个侧面的具体内容和表现,从而确定文本解读的大框架和方向;基于这样的格局来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学生不仅要学习事实和技能,还应当探究它们的意义,这是追求理解的阅读真正发生的根本。

1.2. WHERETO要素指导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

最佳设计兼具吸引力与有效性,WHERETO强调了最佳设计中所需的关键思考:W—学习方向(Where)和原因(Why);H—吸引(Hook)和保持(Hold);E—探索(Explore)和体验(Experience),准备(Equip)和使能(Enable);R—反思(Reflect),重新考虑(Rethink)与修改(Revise);E—评价(Evaluate)工作及进展;T—量身定制(Tailor);O—为最佳效果而组织(Organize)。

WHERETO要素对构建和检测具体的教学设计非常有帮助。在这一阅读课例中,具体的教学活动虽然步骤有限,但在找到设计初衷后,对所有的WHERETO要素进行整合,就能确保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连贯性。学习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及其原因指向W;导入部分用问题引起兴趣并留足悬念是H的具体载体;具体的阅读过程是E,包括泛读和精读,培养阅读技能并了解文章发展的时间明线和主人公情感变化的暗线;R的一部分体现在批判性地对文章中WWF所起作用的反思;此处,E-2与R有所重合,同时E-2还涉及评价三种不同野生动物生存现状揭示的现实;T反映在不同小组设计不同口号的侧重和期待以及多样化的作业设计;O体现在对上述各分解元素以及整个教学设计活动的组织、整合和优化,体现在活动次序上的安排和各活动的自然衔接的实现。充分使用WHERETO原则能够明显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3. 逆向设计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都存在一个误区:我们大多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在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梳理文章信息→语言知识讲解”模式仍占主导。对不同文本的解读缺乏深度挖掘和个性化,文本处理简单肤浅,学生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没有真正体会到开放的、提到深度思维层次上的阅读训练,对他们语言素养、人文素养、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发展非常有限。这种以内容而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非常普遍,而“我们的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导出。课程应该展示达到特定学习结果的最佳方式……最好的设计师‘以始为终’,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格,15),因为“在为‘理解’而教时,我们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现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者。”(格,18)与常规教学实践相比,这种视角的一个主要变化是:教师在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之前必须思考如何开展评估,而不是在一个单元学习即将结束时才构建评估。逆向设计法分为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和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如何具体地将习惯的做法进行翻转?且看下文的课例实践。

. UbD模板范例:阅读文本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



所确定的目标:






圆角矩形: · 学生将通过略读的方式获取这篇记叙文中的五要素和主要内容。             · 学生将通过精读的方式获取文中3种不同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的具体信息。             · 学生将通过文本解读理解Daisy旅行中的情感变化,激发和提升自己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以便更具体地去关爱和保护野生动物。


我们需要思考那些基本问题?           预期的理解是什么?

圆角矩形: · How is the living situation of some wildlife and why? ·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What’s the difference about the 3 animals described in the passage? · How did Daisy feel in the trip? 圆角矩形: 学生将会理解…… · Worrying; loss of habitats & food shortage & overhunting & climate change. · Daisy took a flying carpet to travel and talked with some animals and knew the importance of wildlife protection. · Endangered; improving; living harmoniously with others. · eager→sad→relieved→cheerful→amazed     
作为阅读课学习的结果,学生将会获得哪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什么能够证明学生理解了所学知识?

圆角矩形: 表现性任务: 分组讨论:Discuss and conclude the causes of the endangerment of some wildlife. 分段总结: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iving situation of the three animals? 小组活动:Design a slogan for the school’s branch of WWF to rais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wildlife protection.  


根据阶段1的预期成果,还需要收集哪些证据?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馈:

 






圆角矩形: 其他证据:             简答题:Skim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5 questions about the main factors in the narrative writing.             连线题&填表:Scan each paragraph to find the details of the living situation of different animals.







教与学的体验顺序该怎么安排才有助于学生参与、发展和展示预期理解?下表逐次列出了关键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同时以WHERETO元素中的相应首字母为每个活动编码。








圆角矩形: 1.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切入:Why don’t polar bears eat penguins? 学生的回答通常是他们一个住在南极一个住在北极;教师给予肯定的同时反问 “400年前北极有企鹅吗”?答案是有,那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呢?留有悬念。这样既引出了野生动物保护这个话题,又引起学生兴趣,还有对批判性思维的考量。 H             2. Lead to the topic of endangered wildlife through guessing games and consulting existing knowledge about some endangered species.通过提供部分信息让学生猜测云南省较为濒危的野生动物滇金丝猴,引入濒危的野生动物种类能够让学生既感到挑战和好奇,且触发了他们关于野生动物的背景知识,同时为课文阅读做铺垫。 W, H             3. 提出基本问题:两两合作Pair work:Discuss and conclude the causes of the endangerment of some wildlife.  W, E             4. 阅读技能培养(略读):Skim the text, answer the 5 questions about the main factors in the narrative writing and conclude the main idea.  E.             5. 阅读技能培养(细读):细读部分按照文章段落设置了三个环节,每个部分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学生默读完成阅读,这看似冷场,实则是阅读的最终归宿,一方面训练他们的细读技巧,另一方面以探索、思考的方式去理解细节。             Read Para.1 and match the reasons with their following results.             Read Para.2 and find the information to fill in the table.             Read Para.3&4 and answer 2 questions.             三个环节的任务由易到难,每个环节结束都有拔高的小结,忠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             小结:the necessity to protect wildlife → the good result of wildlife protection → nature chain “No rainforest, no animals, no drugs.” → Protecting wildlife is protecting ourselves.   E, R





圆角矩形: 6. Find the verbs used to express Daisy’s feelings and think about the meaning behind them.             eager→sad→relieved→cheerful→amazed             人的行为能够极好的反映心理状态。找出文本中Daisy心理变化的动词,并思考其意义。通过梳理这条情感线,前两遍的文章阅读浑然变成一体,有了意义;学生不仅关注文本的字面意思,还有这背后的意义。 E, R, E-2             7. 两两合作: Talk about the ending “And there was always WWF…” and introduc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WWF. 讨论开放性结尾“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总是在那里……”,了解WWF及其充当的作用。学生们口头汇报,角度新颖各异,思维活跃。 R, E-2             8. 小组合作:Design a slogan for the school’s branch of WWF to rais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wildlife protection. After that,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down their slogans on the blackboard. 这个活动“为我们学校的WWF分支设计口号”在培养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设计完成进行展示,这些内容将保存下来,实现解读后再造。 O, T             9. 教师总结:“Act now before it is too late.”拔高学生的口号并指出了行动的重要性,解读有了切实的落脚点,也为课外延伸做铺垫。E-2             10. 课堂总结,自评本课所学。 E-2, T             11. 课下任务型活动:Visit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WWF (http://www.wwf.org.uk/) to find and conclude the measures to protect wildlife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discussed. 浏览WWF官网并根据课上讨论的濒危动物现状成因制定具体措施。学有所用,同时每个学生不同的想法可以指导他们的生活实际。T


三. 学生表现出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

对英语文本而言,“学生是文本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葛,73),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构文本,帮助学生建立文本信息、语言、情感、态度、等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思维和语言能力。综合考虑理解六侧面和WHERETO要素,通过精心的逆向设计任务,会使预期结果、关键表现以及教与学之间产生更大的一致性,学生能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成就。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文本解读和再造的过程也是学习基本知识和获得思考、调整和自知的过程。学生强大起来,最终能够表现出理解。这样的理解和当今社会讨论热烈的核心素养培养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所设计的内涵是多元维度的。在高中英语课程中,核心素养被提及次数为“330次”,其中提及频率较高的为语言素养(67.3%)和学习素养(11.3%),其他提及较多的素养包括沟通与交流能力、人文素养、多元文化、自信心、主动探究等(林,195-230)。素养不只重视知识,也重视能力,更强调态度的重要性。前面提到过,当我们真正理解时,我们能解释、能阐明、能应用、能洞察、能神入。比较高中英语课程致力于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理解的六侧面,不难看出,真正的理解的发生也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追求理解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一方面关注文本本身,通过深度文本解读学习英语知识和锻炼阅读技能,让学生有较好的阅读体验;同时它高于文本,对于文本的延伸和思考带来对文本深层意义的探究,知识、技能、态度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给我们提供了灵感和一些具体的做法。未来,英语教师不妨再大胆一些,行动起来,通过追求以UbD模板为载体的通往理解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强大起来!

 

参考文献

[1] 葛炳芳. 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著,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