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工作

云南师大附中“新竹工程”之悦读项目(2018年第9期:王冬)

发布时间:
2018-05-10

云南师大附中“新竹工程”之悦读项目(2018年第9期:王冬)

【教师简介】


王冬, 2005年进入云南师大附中担任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研究生学历,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和思考,争做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关心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健康,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兼任团委副书记,认真踏实的做好团学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先进女教职工。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他们求知的眼神,激励我不断进步,他们温馨的祝福,给予我许多的温暖,他们活跃的思维,让我不断迎接挑战,他们可爱的笑容,让我感受到年轻的气息,和他们一起成长,我倍感幸福。


理解“理解”的教学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感

王冬

通过阅读此书,对“理解”有了更准确的理解,彻底打破了对“理解”的传统认识。此书中对“理解”的深入分析,独到见解,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重新审视对教学目标、教学评估、教学设计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对教学、对学生、对自己教学设计、教学评估的理解。阅读此书就像一块石子投入到平静的湖水中,让湖面涟漪层层,石子打破了湖面的平静,深入湖水,让我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去学习,去反思,去重建。以下是我从本书中作者提到的“理解”的六个层面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对对教学目标“理解”的理解。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达到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对这些目标的解读更多的是停留于表面,实现目标的方法也比较单一,是否实现了目标的评估手段也比较简单,即主要通过测试来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阅读本书,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即教学目标围绕一个主体——学生,一个要求——理解,一个对象——知识,一个能力——实践来进行解读,而最关键的就是达到一个要求——理解,对知识的理解不仅是知道含义,还要会讲故事,还要会运用,还要会联系和迁移,还要学会反思和创新!在此之前,简单的认为学生只要能够将知识复述和再现出来,或者在考试过程中能做出相应考题就证明理解了知识,而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案例对比分析的方法,用六个精辟的词总结出“理解”的六个侧面的内涵。

侧面1:解释。作者认为“解释”是指恰如其分的运用理论和图示,有见地、合理地说明事件、行为和观点。在本书中,“解释”这一“理解”的第一个层级的要求,包括从低到高的三个小目标。我把它简单的总结为再现知识、联系实际、解释过程,这三个目标由低到高。文中提到“不仅要了解事实本身,还要用具体的证据和逻辑——富有洞察力的关联和例证来推断原因和过程。”而许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所追求的“理解”也仅仅是这个层面的第一个目标即再现知识阶段。这一误解也让很多教师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知识的方法与证据显得格外单薄——记忆和考试。本书中,作者提出要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第一个要求,不仅仅是我们惯用的让学生背出相关知识以及通过考试的方法来进行评估。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侧面1,要求围绕困惑、问题和难题建立单元,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见解和解释。使用分配任务、开展项目、提问和测试的评估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估,不仅要求学生独立解释所学知识,谈自己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回忆和再现;要将具体的事实和更大的观点联系起来,能证明这种联系的合理性;还要能展示自己的实践过程,通过证据支持结论。这给我的启示是,为了达到第一阶段的理解,要让学生熟记重点知识和概念、要给学生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的过程来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理解产生结论的过程。要让学生能够举例,通过例举他们身边的、熟悉的案例来强化对理论的理解。而并不能仅仅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侧面2:阐明。作者对“阐明”一次的解释是指演绎、解说和转述,从而提供某种意义。通俗的理解就是“讲故事”,故事不仅具有具体性、还具有深刻性和隐喻性。不仅吸引人,而且能够启发人,不仅有内容,还会让人思考意义。这个阶段的“理解”相对第一阶段的“解释”而言要求更高,“解释”是对理论的认识和再现,具有正确性,是普遍适用的,是共性知识。而“阐明”要依托具体的情境,有其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人以不同的启发。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一个阶段的理解也需要不同于测试的简单评估方法,正如作者所提供的方法:让学生阅读不同采访记录,然后完成一份口述历史;从大量数据中得出数学结论;通过仔细阅读某个作品,创建一份艺术评论。也就是通过掌握大量信息,分析和提炼信息中隐含的意义。这一要求,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通过典型的“有正确答案”的测试来判断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目标、学生是否对教材内容有了理解。从“阐明”的要求而言,这样的评估方法是不全面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有实效的、典型的案例和信息,让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分析归纳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今天看明天,透过规律看趋势,并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写出一篇有论点、有论据、有启发的读后感或小论文。

侧面3:应用。作者对“应用”的含义界定为:“在新的、现实的情境中使用知识。”“不使用就会失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解就是能够应用知识”,这些观点都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作者提到的“应用”,不单纯是指知识的再现,也不单纯是指实践,也不是指将相关理论与我们所熟悉的典型实践结合。而是指在新的情境下,能够找到所学知识与新情境的契合点,并能让所学理论有效的指导实践,不断的去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这个要求是实现“理解”的第三阶段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可以使用什么样的具体的教学方法,作者也给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陌生问题、进行开放式对话来进行训练。”与之相对应的评估方法,就是给学生设定一个明确的绩效目标,关注并完成更实际的任务,同时辅之以更多的常规测试。这一要求给我的启示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出有效的新问题,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新情境,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通过思考、讨论、回答和解决新问题,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创设角色,并制定绩效目标任务的方法让学生站在所创设的角色立场,寻找达到目标任务的方法,通过自己思考、独立完成任务,让知识在做中理解和升华。

侧面4,:洞察。洞察是指批判性的、富有洞见的观点。在达到了之前的三个理解层面后,即学生对知识能解释、能阐明、能运用后,还要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实现发展。任何理论的合理性都是有条件的,都不是绝对正确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真理是具有客观性、历史性和条件性的,所以,学生要真正的对知识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就必须具备一种辩证思维。用辩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去认识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要求学生能走出惯性思维,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去重新认识事物。要站在的高山顶上,一览众山小,全面的,不同角度的去认识事物。反思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灌输式教学,给学生传授正确的、适用的、有统一表达的仅有一个角度的真理。这启示我们,要精心设计课程,要通过设计有效的讨论主题,让每次关于“内容”的讨论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主题的意义和价值。

侧面5:神入。“神入”的含义为:感受别人的情感和世界观的能力。也就是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将心比心,理解他人的理解。这与上一阶段的“洞察”有所不同,洞察强调以旁观者的角度解析事物;神入强调以当事人的立场看待事物。要达到这个理解层面的要求,正如作者所说:“对于神入而言,将深刻思考置于体验之中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的理解抽象概念,与教材所能提供的体验相比,学生应该需要更直接或更拟真的体验。”。这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学生创造校内校外体验平台,提供体验机会,获得体验理解。就校外而言,如果有机会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中,进行不同的职业体验;就校内而言,可以借助不同的载体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比如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社团,通过各种模拟活动,比如模拟联合国、模拟商社、模拟法庭、模拟政协提案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参与,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侧面6:自知。“自知”是指知道自己无知的智慧,知道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是如何促进或妨碍认知。也就是要具备之前说的辩证否定观,这里的辩证否定是对自我的辩证否定。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首先要自己否定自己,通过否定,来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思维误区,但如果只停留在否定阶段,那否定就没有任何意义。只停留在自知阶段,自知就没有价值。所以辩证否定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求要自己发展自己,即否定的目的是调整、完善和发展。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老师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不断的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要自觉地质疑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自觉的质疑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自我质疑过程中,加强交流,与同学交流、与同行交流,通过交流,不断的吸收借鉴别人的长处,优势,并结合自身特点,变为自身的优势和长处。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初心是传道授业解惑,用你的知识、你的人格去积极的影响另一个人。而这种影响也许会跟随学生一生。所以任重而道远。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去理解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甚至理解自己,做到能“解释”、能“阐明”、能“应用”、能“洞察”,能“神入”、能“自知”,这样真正“理解”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教学,也只有通过“理解”的教学才能积极的影响学生的一生。

 

供稿:云南师大附中教科室

撰稿:政治组 王冬

审稿:校办  鲍学良

推送:信息中心 吕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