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归档文章

高校自主招生

发布时间:
2010-11-26 00:00:00
阅读量:
分享:

招生形式

1、什么是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与保送生有哪些区别?

  自主招生是指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考生高考后可低于学校录取分数线若干分录取。

  自主招生和保送生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申请条件不同,录取的优惠政策也不同。比较而言,保送生的申请条件要严格一些,是由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而自主招生的申请条件由各高校确定,相对宽泛一点,只要品学兼优、综合素质优秀、特长突出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申请机会。

  2、自主招生的分类和申请资格是怎样的?

  第一类是高校拿出招生计划总数的5%进行自主招生。高校通过测试来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名单,考生入选后还要参加全国统考,在录取时可享受一定条件的优惠。  

  第二类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地区实行的自主选拔录取。这两所大学录取改革最大的突破在于面试结果即能决定录取与否。已经被自主录取的考生,也要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的参考。目前,这种自主选拔只针对上海考生。

  第三类是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地区的部分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如2006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在北京实行了自主招生。考生参加这些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

  这三类自主招生有共同之处,也有区别,考生和家长要注意区分。我们目前所提到的自主招生,多指第一类自主招生。下面我们介着重介绍一下前两类自主招生的申请资格。

  考生申请资格:

  第一类:普通自主招生

  高校在实施自主招生时,对考生都有相应的条件要求。一般要求考生在某些方面具备突出的能力,如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学科竞赛获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等,而且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申请时,一般采取学生个人申请和中学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类:复旦、上海交大类完全自主招生

  完全自主招生与第一类自主招生相比,最大的突破就是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对考生的要求则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优秀或特长明显,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目前此类招生的学生对象还仅限于上海本土考生。

  详解高校自主招生流程及自主招生录取特点

  招生过程

3、高校自主招生程序是怎样的?

  一、试点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自主选拔录取方案,并纳入本校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

  二、符合试点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经所在中学推荐或其他形式提出申 请,由中学向试点学校提供考生在校德智体美发展情况以及获奖、特长等证明及写实性材料

  三、试点学校组织专家组,按照自主确定并经公示的标准和考核办法,对考生材料进行审查 ,并在进行面试等相关测评、考核后,提出候选人,试点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入选 考生名单。

  四、考核通过的入选考生名单须及时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备案,并在考生所在中学、试点学 校网站以及生源所在省级招办指定的信息发布平台或新闻媒体上公布。

  五、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 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对先期考核通 过并且符合统考成绩要求的考生,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

  六、试点学校录取工作结束后,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应将试点学校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通过本 省级招办信息平台和有关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试点学校须及时将自主选拔录取的已录考生 名单在本校网站上公布。

  虽然都叫自主招生,但是各个高校实施自主招生的情况不完全相同,目前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进行自主招生。高校通过测试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名单,考生入选后还要参加全国统考,在录取时可享受一定条件的优惠。目前共有59所高校有资格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各高校举行的文化测试、面试等一般安排在寒假期间举行。  

  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可通过中学推荐或本人自荐的方式进行报名。试点高校通过审查、面试等考核方式确定候选人,入选名单要在考生所在中学、试点高校网站及生源所在省级招办信息发布媒体上进行不少于两周的公示。

  第二类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在上海地区实行的自主选拔录取。这些高校录取改革最大的突破在于面试结果即能决定录取与否。已经被这些学校自主录取的考生,也必须参加高考(论坛),但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参考。

  第三类是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地区的部分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考生参加这些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

  4、自主招生录取有哪些特点?

  1).自主招生录取人数控制在试点学校本年度招生计划的5%以内,招生的名额用学校预留计划,不占用分配给各省市的招生计划指标,既保护了各地报考院校的优秀考生,又不损害本省市其他考生的利益。

  2). 被预选的考生可获得政策性保护,即使高考分数未达到该高校在当地的投档线(一般在投档线下20分以内),仍有可能被录取。 

  3).招生高校制订自主招生录取方案,并纳入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各高校自主招生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招生对象。一般要求是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等,而且必须是应届高中毕业生;

  (2)招生范围。一般指定在部分省市自主招生,许多自主招生学校已将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

  (3)招生程序。学生本人申请,相关学校或教师推荐也可自荐、试点院校测试并认定为自主选拔录取人选;

  (4)录取原则。

  A:预选上考生第一志愿必须报该试点院校,且高考成绩须达到该校规定的水平(如该校在当地投档线以下20分以内)方予以录取。

  B:被预选的学生如果第一志愿未报该校或者高考成绩未达到该校规定的要求,则参加正常的渠道和程序录取

2011年自主招生学校名单
  学校名称 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1 北京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100871 010-62751407
2 清华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100084 010-62770334
3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100875 010-58801802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230026 0551-3602553
5 中山大学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510275 020-84111598
6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102249 010-58909122
7 重庆大学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400030 023-65102371
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市白下区御道街29号 210016 025-84892899
9 东南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二号 210096 025-52090271
10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200号 210094 025-84315260
11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市童家巷24号 210009 025-83271319
12 南京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 210093 025-83593004
13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市玄武区卫岗1号 210095 025-84395708
14 复旦大学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200433 021-55666668
15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021-62232212
16 同济大学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200092 021-65982643
17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200030 021-62932424
18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100872 010-62511340
19 河海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210098 025-83786699
20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200237 021-64252763
21 浙江大学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388号 310058 0571-87951006
22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喻路1037号 430074 027-87542228
23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凌工路2号 116023 0411-84708375
24 东北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巷11号 110004 024-83687392
25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710049 029-82668320
26 武汉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16号 430072 027-68754231
27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430079 027--67867080
28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 510640 020-87110000
29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100083 010-62332893
30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100876 010-62282045
31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 100044 010-51688441
32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100083 010-62338216
33 南开大学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 300071 022-23504845
34 天津大学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300072 022-27405486
35 山东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250100 0531-88364737
36 厦门大学 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 361005 0592-2188888
37 湖南大学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 410082 0731-8823560
38 中南大学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 410083 0731-8830555
39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130024 0431-5687511
40 四川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 610065 028-85993085
41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四号 610054 028-83203703
4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710071 029-88202335
43 江南大学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214122 0510-85913577
44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100029 010-64435706
45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 200433 021-65904372
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农路22号 712100 029-87091406
47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430070 027-87859017
48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省徐州市解放南路 221008 0516-83590143
49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鱼山路5号 266003 0532-82032426
5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430074 027-67883304
51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610031 028-87600386
5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100029 010-64286211
5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南路1号 430073 027-88387338
54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100081 010-68913345
55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100081 010-62288332
56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干井子区凌海路1号 116026 0411-84727233
57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150001 0451-86414671 
58 兰州大学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730000 0931-8912116
59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 710072 029-88460206
6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100083 025-80688130
61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华北电力大学 102206 010-80798510
6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 257061 010-89733245
63 东华大学 中国上海延安西路1882号 200051 021-62379160
64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 200083 021-55386006
65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430070 027-87280707
66 西南大学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400715 023-68252513
67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光华村街55号 610074 028-87092355
68 长安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 710064 029-82334104
69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100083 010-82303954
70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100024 010-65779370
7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100029 010-64492178
72 吉林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130012 0431-5166420
73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230009 0551-2901095
74 苏州大学 江苏省苏州市东环路50号 215021 0512-67507943
75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 150001 0451-82519740
7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271号 257061 0546-839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