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云南师大附中对口帮扶梁河一中纪实(第46期)
- 发布时间:
- 2018-12-18 09:46:47
- 阅读量:
-
- 分享:
学生时代师大附中在我们的心中就是传奇一样的存在,这里有云南最好的生源素质,最优秀的教师团队,师大附中的高考成绩更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一直好奇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这里的学生是怎样的,老师们又是怎样的。2018年12初受学校(梁河一中)委派有幸进入师大附中高新校区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跟班学习。近距离的认识附中,感受附中的魅力,学生时代的好奇、疑问,工作后的崇拜在这两个星期里找到了一些答案。
12月初的昆明,阳光暖暖的,天空很蓝,就像附中给我的第一印象——温暖,干净。阳光洒在足球场上,格外的澄澈温馨;洒在树梢上,亮的晃眼;洒在一个个求知的面庞上,阳光自信。走进校园,一草一木都有文化的味道,这是一代一代附中人沉淀下来的味道。在这里为期两个周的学习,收获良多。
一、良师益友,感恩遇见
在师附中最幸运的事情应该就是遇到了我的指导老师郭晶老师,郭晶老师虽然年轻,但史学素养和教学能力都很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我们都聊得比较投缘,郭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给我很多中肯的建议。还把自己平时关注的与中学历史教学相关的公众号,期刊推荐给我,这些对于提高我自己的史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将会有很大帮助。听了郭老师的课深深的感觉到自己与名师之间的差距确实很大。郭老师的课堂逻辑很强,有思想,有深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正如师附中的办学理念所说,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郭老师经常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知识点,课堂由浅入深,化繁为简。以一个学生较熟悉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深挖教材知识,培养学生史学素养。课堂的时效性与趣味性紧密结合,听课过程中时不时的从课堂里传出学生欢快的笑声。
在郭老师引荐下还听了历史学科学科长杨远贵老师和高二历史备课组长谢颖老师的课。杨老师的课很有深度,既紧密结合高考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谢老师的课生动有趣,擅长将比较繁杂的知识点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三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但都有思想,有深度,有较强的学术性。这与学生的基础,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但更多是老师们都拥有很高的学术修养。高一15班教室门口贴着陶行知先生的语录: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与师附中的老师们相比,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走进“新竹工程”骨干教师评选公开课,体会名校风采
此次到师附中学习,很幸运的遇到学校正在举办的“新竹工程”骨干教师评选公开课。一堂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高超的专业素养;看到了附中学子扎实的基础,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表达能力;真正见识了名校名师的风采。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师团队,勤学好问、思维活跃的学生,这应该是名校不可或缺的吧。
三、终身学习,学无止境
两个周的学习,看到了师附中的老师虽然有高超的专业素养,深厚的学识,但依然谦逊,依然在努力的提升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更加觉得自己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作为刚刚工作一年多的新老师,不管是专业素养还是教学经验都还比较欠缺,跟随附中老师的脚步,自己也更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和工作方向。多阅读,多看书,了解史学动态,提升专业素养;多做高考题,把握高考动态;多研究学生,立足学情,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兼具时效性和趣味性。
将附中的先进理念与我们学校的学情相结合,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东西要学,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学无止境。
供稿:教科室
撰稿:梁河一中 赵观顺
审核:校办 鲍学良
编辑推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