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云南师大附中对口帮扶梁河一中纪实(第50期)
- 发布时间:
- 2019-03-18 13:54:03
- 阅读量:
-
- 分享:
【人才培养】云南师大附中对口帮扶梁河一中纪实(第50期)
学无止境,争做优秀教师
借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年~2019学年教育精准扶贫对口帮扶梁河县第一中学的机会,我有幸被学校派往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为期两周(2019年3月4日至3月15日)的跟班学习。云师大附中是省重点中学,在全省教育系统中,师大附中一直以无数的荣誉、骄人的高考成绩引领着全省的高中教育前进,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从这里走出。我和其他多数老师一样,对师大附中充满疑惑和好奇,在这次为期两周的跟班学习中,我似乎解开了这份疑惑和好奇。
一、走进师大附中,领略名校风采
刚进入师大附中正门后,两块状元榜格外显眼,榜上刻录着师大附中骄人的高考成绩,一个是记录了历年高考中全省状元的获得者,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是记录了获得全国高中数理化信息竞赛省第一名的学子,以及2018年高考清华北大等多所学校自主招生与学校推荐的录取情况,雄厚的综合实力令人折服。除此之外,师大附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环境优美,教学楼干净,规整,被一花一草,一角一隅深深的感染着,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着,成了学生放飞理想的乐园。
美丽的校园
二、走进办公室,感受名师魅力
优秀的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师大附中有着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有方的教师队伍。走进师大附中教师办公室,随时随处可见教师们在交流研究学术问题,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教师团队关系。
三、走进教室,学习高效课堂
走进教室内,教室每一个角落都很清洁,墙上有各色各样的励志标语,教室后面有书架,上面有名著典籍及一些文理方面的课外书籍,还贴有一些学生学习目标、人生理想等内容,教师后面都有各自收纳盒,以及手机收纳袋,这些教室文化都营造出了很浓厚的学习氛围与严谨有序的教学管理。
在两周的跟班学习中,我有幸听了冯云华老师,王珊老师的课。各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独特的见解。冯云华老师注重拔高,要求严格,治学严谨。对于优秀的同学及时表扬,对于不认真的同学及时谈话教育,并给予新要求,让学生产生紧迫感与自我监督管理能力。王珊老师注重基础与细节。课堂活跃,学生精力高度集中。两位老师教学经验及其丰富,博学多才,举一反三,能把一道题的相关知识拓展出高中所学教材的及高考要求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注重知识的延伸和高考命题趋势,贴近学生,学生积极主动,课堂氛围活跃。
我与导师合影
师大附中老师的课堂风采
四、走近学生,感受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师大附中的学生大多都表现出乐学的态度,自主性学习尤为突出,学生们基本能够自主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里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还会标记出疑问,下课请教老师,课堂上勇于发言,气氛活跃,仿佛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兴趣爱好,学生自主,老师帮扶。最让我感触深的就是两位老师几乎每节课下课都留在教室为学生答疑。老师学生都在争分夺秒。让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里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去培养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也就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优秀的学生与优秀的教师加之优秀的硬件,优异的成绩当然就水到渠成了。
图为两位老师课间为学生答疑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从此次跟班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多次听课中我体会到,板书的规范能让教学思路清晰明了,课堂练习与考试试题的精心筛选能让学生学习高效,而老师们对历年高考题或模拟题可以在课堂上信手拈来,对知识的重难点把握到位,并且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课堂结合,展现了教师们整体教学实力之强大。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环环相扣,能让学生从思考交流探究中汲取知识。从老师们的教学内容中,我再一次明确了词汇教学和检测的重要性。从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师大附中老师们不同的教学风采,以及老师们处理教材的方式方法,归纳总结的能力。但不论是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反思性学习,还是外出交流学习,或是从书本中,网络上学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和技巧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教学当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是我的理想,能让万千学子放飞理想是我的希望。
再次感谢给予我这次外出学习机会的领导,以及指导和帮助我的云南师大附中的老师们,谢谢你们!
供稿:教科室
撰稿:梁河一中 寸继月
审核:校办 鲍学良
推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