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中对口帮扶梁河一中纪实(第72期)
- 发布时间:
- 2019-11-05 07:49:28
- 阅读量:
-
- 分享:
云南师大附中对口帮扶梁河一中纪实(第72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19年10月21日至11月1日,我有幸到师大附中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跟班培训学习活动。在这两周的跟班培训学习中,我一共听取了11位老、中、青年教师的高一、二、三的20节听课学习活动。两个周的跟班学习,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新的感悟、新的收获。总有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触动我的心灵,此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中年教师的我十分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两周的学习之中我在努力的汲取营养,虽然培训结束了,但反思还在继续,只有在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改善教学,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只有在反思中才能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渗透到教学中。此次跟班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简要做一下总结:
一、品牌学校,彰显特色,平凡中寓于非凡。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老师就是一节好课堂。师附中品牌意识非常强;学校树立以品牌教师为依托,以优秀学子为生源。成功打造了学校的精英特色教育。走进师大附中的校园正值周一早升旗仪式,让我感受到了那份庄严与肃穆,这是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最好的诠释,关校长讲话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处处渗透德育精神,讲话时间不过5分钟。人的精力、时间毕竟有限,在其他方面用的时间多,精力多,自然而然用到学习上的精力就少,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关校长就是要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二、敬业的教师队伍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学生的勤奋刻苦努力学习精神。
师附中教师队伍是一只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相处给人一种浓浓的春意。师附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实行坐班制,但是好多老师会在课余时间在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等等工作。学生勤学好问,老师乐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我的导师施加玺老师既担任学校总务副主任同时还担任高一政治备课组长还承担高一两个班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还兼任师附中政治高三适应性月考的命题组副组长,他工作兢兢业业、处处以身作则,在课堂上从来不摆架子,和蔼可亲,学生非常喜欢他的课,可能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吧。走进班级,感受到的是浓郁的学习氛围,他们不是靠老师的监督,而是靠自觉意识学习。我想,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养成的。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养成教育,而不是强制教育。在自觉的学习状态下才能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
另外,在课堂上他们紧紧跟住老师的步伐,积极地思考,这是一种积极地学习态度,这是一种强烈的学习意识。
三、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大容量的课堂。
课堂教学体现层次性,让学生听懂,让学生吃的饱的同时,更要有能力的提升。教师应重视课堂,追求课堂的营养。师大附中的学生课下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很多,试卷、练习册,这些从来不会去占用课上的时间,都需要课下完成,一句话概括就是:功夫在课下,功夫在课外,课内是用来收获的。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多提出问题,老师需要做的就是点拨,是答疑,是指点、是归纳、是总结,是对知识点的补充完善。简单的知识不必面面俱到,基础性的知识无需再去占用课上的时间,而课上需要的是知识能力的提升,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使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这就是更高层次的学生,更高层次的教学。而我们平时的教学是否也可以分开层次,不搞一刀切呢,我们是否也去努力培养一下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自觉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而好的习惯的养成又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还需要注重平时的点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滴水穿石,金石可镂啊!
四、对教材的处理精当而又有针对性。
对教材的处理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努力做到教有所用,学有所获,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的,从听课及与师大附中老师的交谈中我感受到,对教材的处理,对教材的挖掘,对知识点的讲解,对方法的传授,都是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做一个研究者,要充当设计师的角色。教师的每一次备课都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一堂课不一定面面俱到,不必所有涉及到的内容都逐一去讲,而应从某一个角度切入,紧紧围绕高考,把这一个方面的内容讲透彻,并且做到知识的外延,不是仅就教材而讲教材,教材只是个例子,在教学中时时刻刻都要树立一种高考意识。把高考的理念和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渗透在每一节课之中。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在学什么,学这些是为什么,该怎样去学习,高考考什么,高考怎么考。
五、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师附中传承与创新。
我在师附中总共听了20节课,这些课有共同点但同时也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特色,这些优点都应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归纳如下:
1、吃好+睡好+兴趣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师附中的政治教学理念是高一抓兴趣;高二抓基础;高三抓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减负不减负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学生感不感兴趣。学生感兴趣了,就会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师附中教师秉承“尽信书,则不如不读书”、“书本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书本”教学理念。他们能够把德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够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之中,体现思想政治课编写的“三贴近”原则,变“苦学”为“乐学”。
3、师附中老师能够坚持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他们能够放下自己的尊严融入到学生中去。听了这么多节课,从来没有听到过老师的埋怨与悲哀,看到的是师生民主、平等、和谐、融洽。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正是因为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教学中,学生才会真正亲其师信其道。
4、师附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具有渊博的学识与才华。他们在高三复习课上对教学内容拓展的深度和广度都是我们望尘莫及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师附中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正确处理把握好“教”与“学”、“管”与“放”这两对矛盾,这两对矛盾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一旦处理好老师敢教、能教、会教、善教、乐教;学生爱学、想学、会学、能学、善学,从而推动师附中蒸蒸日上。
总之,成功的教育就是让普通的老师上出不普通的课,让普通的学生学得不普通,变得不普通,让普通的学校发展的不普通!
引用教育专家的话:“教育要解放教师,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学生的幸福,没有教师的解放就没有学生的解放,教师的手里握着未来,让教师回归普通人,就是解放。”
教育一定要给自己留下痕迹,这是人生的最大收获。引用一个教育专家讲过的一句话:“教师应达到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为人之初,说一不二。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不再单纯,绞尽脑汁,活得很累,指鹿为马。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返璞归真”。这应该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重视,其实作为教师来说,有效教学一定要做到返璞归真!
师大附中的这次跟班学习让我感慨颇多,学习是不老的树,只有不断努力爬上去,才能摘到知识的果实;学习是永不干涸的海,只有遨游其中,才能采撷智慧的浪花。在学习中我们发现、我们思考、我们欣喜、我们收获。
指导教师:施加玺老师
培训时间:2019年10月21日至2019年11月1日
感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成功者的脚步!
供稿:教科室
撰稿:梁河一中 瞿忠来
审核:校办 鲍学良
推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