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归档文章

师附讲坛之“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源流”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17-09-27 00:00:00
阅读量:
分享:
2017922日,在这个被秋雨浸湿的中午,由校学生会学习部策划的本学期首次 " 师附讲坛 " 成功举办!

此次讲座中,我们有幸邀请到我校著名历史老师杨晓罡老师,以 "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源流 " 为主题,在书山报告厅开讲。

现场座无虚席

同学们认真听讲座

杨晓罡老师以岳飞的一首《满江红·写怀》引入主题。

他提出词中 " 胡虏、匈奴 " 指代金人,从历史角度展现了匈奴与女真有极大本质区别。由此引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族系的划分:根据语言文化、族源族属、经济类型、地域等分出五个系统,即匈奴、突厥、东胡、肃慎及西域各族。

杨晓罡老师首先讲述了匈奴系统的兴衰。

匈奴此名最早见于《逸周书》《战国策》等先秦文献,《史记》开始定称匈奴,秦汉之际又为 " 胡 "。黄河河套地区和大青山一带是其历史摇篮。匈奴是最早统一大漠南北并建立政权的北方少数民族,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东汉初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附汉,北匈奴战败西迁中亚与欧洲。杨老师的讲述并不仅限于实行准备好的内容。讲到这儿,他补充道:" 直到民国时期,才发现欧洲历史中关于'匈人'的记载可能与西迁的北匈奴有关。'匈人'也许就是销声匿迹了的北匈奴。根据欧洲人对他们外貌的描述……" 他所说的欧洲人认为匈人 " 没有面孔 " 一事,更是让大家忍俊不禁。

 

介绍到东胡族系时,杨晓罡老师主要讲述了契丹、蒙古等部的来源与统一。

譬如蒙古,来源于唐代蒙兀室韦,最初游牧于望见河(额尔古纳河)。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同其子孙经过三次西征,先后占领西域、中亚等地区。其孙忽必烈建立元朝。

 

最后,杨老师介绍了北方游牧民族中第一个创制自己文字的民族—突厥。

 

本场讲坛作为本学期师附讲坛开篇之作,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书山报告厅座无虚席,现场气氛恰到好处,到场老师和同学们好评不断。


杨老师慷慨激昂地演讲

撰稿:校团委 李谨怡 罗静如

图片:校团委 杨欣梓

审核:校办 鲍学良

推送:信息中心 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