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市化学会及俊发城中学化学教研组交流研讨
- 发布时间:
- 2018-05-31 14:25:00
- 阅读量:
-
- 分享:
携手市化学会及俊发城中学化学教研组交流研讨
探寻“三十五位院士的第二故乡”
——化学组教研活动简讯
附中化学教研组周四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 5月24日这个周四的教研不仅仅是在教研组内部交流讨论,而是走出去,与市化学会、俊发城中学联合交流研讨,这种交流活动有助于我们打开眼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得大家共同成长和进步。活动开始由俊发城中学孙毅校长介绍俊发城中学的发展,三年时间,俊发城中学由零起步,到今天的几千名学生;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由一片泥泞到今天的阁楼林立。同时介绍了俊发城中学化学教研组的老师。接下来由俊发城中学教务主任主持观看了俊发城中学宣传片,感受到俊发中学的青春和活力。
孙毅校长介绍俊发城中学的发展
自俊发城中学建校之日起,俊发城中学聘请昆明市化学会杨振力老师作为教学督导,杨老师以自己的在俊发城中学的所见、所闻、所感给我们做了交流。交流过程中,杨老师引用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表达了一个观点:“大生于小”。再大的东西都是由细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所以,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毅力和恒心,认准目标后,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还引用了韩愈的“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原文出处: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意思是:孟子和荀子这两位大儒,一说话就能成为经典,一举手一投足就能被人效法。后被用于形容一个高尚智慧的人的一言一行都能给人以极大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是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以不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称号。
俊发城中学督导杨振力老师与大家交流
教研的老师们相互交流谈论
座谈会之后,在校长、书记等带领下,我们集体参观了学校。
俊发城中学化学实验室
俊发中学地理教室 俊发中学美术教室
活动后还有时间,在孙毅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去探访了“西南联大”的诸多教授曾经的住家坐落在昆明北郊的一个小村落——龙头村,这里称之为“三十五位院士的第二故乡”。“西南联大”是我们的根,提起她,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位于“一二一”大街上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知道龙头村与之也有渊源的人却不多。我们依次去参观了梁思成林徽因住和办公的院落、闻一多公园、龍泉古镇的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全体人员参观交流
活动全体老师留影
这次教研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交流本学科的内容。大家深知对于教育工作者,除了扎实的学科知识,我们还需要更多历史人文奠基,让老师更加多方位立体。在活动中所有老师的交流、有关“西南联大”的这些人物事迹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也激励着我们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更加坚定的前行。
供稿:教科室
撰稿:化学组 刘佳
审核:校办 鲍学良
编辑推送:信息中心 吕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