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归档文章

日本印象(一)

发布时间:
2008-06-12 00:00:00
阅读量:
分享:

  2008年被中日两国定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受学校领导的委派,春暖花开的5月,王晓宁老师带领高一、高二年级的苏童、李凌霄、张哲宇、李鹏翾、吴东玲、包雪君、叶一树、徐媛舒、杨思颖、方若乃同学到日本进行了9天访问。在日本的东京和仙台等地,师生们观赏了城市与自然风光、接受了环境教育、参观了学校与公司、体验了民俗生活,通过参观学习努力达成“通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友好感情,提高两国互信度和好感度,促进两国世代友好”的访日目的。  

  

 

日本印象

                             云南师大附中   王晓宁

     

  春暖花开的五月,我作为“2008年第二批中国高中生访日团”的随队教师到日本进行了9天的参观访问,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对这个岛国邻邦也有了一些真切而美好的印象。

 

城市印象

                                                                             ---- 清新、宁静、纯朴、现代

  错过樱花盛开的4月,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但当我真正置身于美丽岛国的无论是繁华东京,还是素称“森林之乡”的仙台时,心中的遗憾减轻了许多。那大片大片的森林,层峦叠嶂,郁郁葱葱。听人说到日本会醉氧,而在日本的每一天,的确感觉是置身在天然氧吧之中,毕竟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0%。漫步东京街头,各种景象交织,带给人的是纷繁的感觉:皇居前广场青绿草坪、古朴苍松,构成一副闲适宁静的画面;并不宽敞的街道,车来人往,但两侧绿树成荫,花草茂盛,显得宁静、和谐又充满活力;林立的高楼、飞弛的汽车、雄伟的东京塔、绚丽的彩虹桥、繁华的银座、琳琅的商品,又弥漫着现代大都市的气息。

 

珍惜资源,关注环保   

                                                                               ---- 深入人心,细致入微

  地窄人稠、资源匮乏的日本,对资源、能源十分珍惜,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满街飞弛着小巧玲珑、色彩各异的小排量的汽车(0.6—0.8L),便宜、省油、环保;中小城市的民居屋顶上安装着太阳能电池板,据说,日本的太阳能发电量居世界前列;日本的学校,无论是师生,还是外来参观在者,一律须换上干净的鞋子方得入内;风景名胜区除了停车场和必需的设施外,见不到随意搭建的建筑物,而保持着原生态。尤其当我们参观了位于东京市郊的中央防波堤垃圾处理工厂后,更为日本人应用高科技手段完美处理垃圾的方法所折服。面对狭窄的土地,如何堆放和处理大量的垃圾呢?日本人想到了用垃圾填海造陆的方法。建于1964年的中央防波堤垃圾处理工厂,每年处理着东京23区成百万吨生活垃圾,这绝对不是我们想像中的垃圾如山,又脏又臭,蚊蝇肆虐的地方,我们在厂区乘车参观了40多分钟,丝毫闻不到异味,看不见蚊蝇。每天清晨,环卫工人将收集到的已作分类处理的垃圾运入厂内,可回收利用的部分将循环再利用,不可回收的则或粉碎或焚烧成粉末状融渣,成为填海造陆的原料。在中央防波堤的外海中,人们首先用修路、挖隧道或修地铁剩下的建筑废料填海以高出海面6米,保证垃圾不污染海洋,然后再用“三明治”式的垃圾填埋方法,即3米垃圾加0.5米土层,如此循环往复,层层堆叠直到30米高,其最上层为质量优良的土层,垃圾处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