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日志(印度加尔各答圣泽维尔学校)
- 发布时间:
- 2012-06-26 00:00:00
- 阅读量:
-
- 分享:
印度加尔各答圣泽维尔学校师生来我校进行友好交流访问日志
(
杨卫东
前期准备
2012年进入三月份以后,接待印度加尔各答圣泽维尔学校师生来访一事被放到了学校议事日程上来。校长和主管外事工作的副校长都很关心此事。几次行政会上都提到了此事。与印度方面的联络由国际部鲜晓风老师具体负责。我们开始发伊妹儿给印度方面,要他们的人员名单,只有他们的带详细信息的名单过来了,才有可能发邀请函,他们也才可能办签证。印度人做事节奏很慢。往往一件小事要拖几个星期。我一直以为我们做事很慢,这才发现还有更慢的。
在等待印度信函的同时我们这边开始着手准备接待事宜。领导说了外事工作无小事,所以接待方案制定得非常详细,而且是学校领导亲自带着我们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进行推演,可以说是几易其稿。接待方案涉及到的事项十分细致,方案主要涉及五个维度,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事项、具体部分们和具体人员安排。然后就是到各个部门进行协调。全是非常具体的琐事。
终于到了
与印度加尔各答圣泽维尔学校师生的友好交流互访始于2010年,今年是第三年。通常是他们每年5月访问我校,我校在同年11月回访。
第一天,
关键词:接机、参观、欢迎仪式、文艺演出、晚宴。
印度师生到达学校后合影。他们统一着装,穿的虽然是制服,却给人盛装的印象,正式场合盛装是对别人的尊重,理论上我们都懂得,但这次接待印度人的这给细节给我的印象非常强烈,非常的好。我们这方面有时太随意,以后外事工作一定要注意正式场合统一着装!
7:00把印度师生接到学校一楼会议室吃早点,我们的接待学生志愿者与印度学生进行了一一对接。
略微休息后参观理化生实验室和校园,紧接着就参加学校安排的升旗仪式和欢迎仪式。
我和总务信息两处室辛力、董翀、黎锦平、李玉宏、
中午11:30来访师生和我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中午,团委的鲍学良主任带领我校学生彩排交流节目,忙了一个中午,这是最后一次彩排,中午饭叫外卖送盒饭,够忙的,前面已经忙了好几天。演播厅我已经请刘雄副主任带领学生搞了两遍卫生,还挂上了彩带彩球。辛力主任又亲自督促着工人搞了几遍卫生。
下午3:00演出交流准时开始,双方学生的演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艺和激情。我方学生的民乐演奏相当不错,一个琵琶和两架古筝配合很好。独舞《扇妞》则接近专业水平。对方出了两个节目,一个独唱,一个中文歌曲合唱《真心英雄》,印度师生还应邀用夹杂着中文的英语分别作了自我介绍,印方的表演和介绍把交流活动推向了高潮。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两个主持人非常棒,无论是风度气质还是流利的英语口语都令人叫绝,其中一个叫黄爱萍的主持人英语发音好得不得了,临场应变能力也是好的不得了,叹为观止啊,据说还是高一七班的班长,这样的学生是仅仅靠苦读所不能造就的,我认为。这才是精英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的学生不缺才艺,但却似乎还缺点哪样?到底缺什么呢?举个例子,一号演播厅是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这次为欢迎印度人,我分别找团委副书记刘雄找学生来搞了两次卫生,后来又请总务处
下午6:00欢迎晚宴。一切正常进行,参加欢迎晚宴的双方师生和学校领导共计50人。宴会以自助餐方式进行。校长说今后还是应该搞成桌餐才有气氛。国际部人员在田副带领下对协助接待的处室一一表示感谢。
师大附中今年对盛泽维尔学校的来访进行了精心准备。此次访问的具体项目有:
1.学生跟接待志愿者同学共同生活10天,包括跟班听课两个整天,听课内容涵盖所有学科,在此过程中了解中国学生的生活情形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等。
2.教师听课一天,内容包括历史、数学、英语,了解中国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管理。
3.教师参观聋哑学校,了解中国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
4.教师到中国家庭做客,体验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中国文化。
5.师生参观恐龙谷公园和楚雄彝人古镇,了解中国科普教育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6.参观游览西山和石林风景区,体验中国的湖光山色、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的环保状况。
7.游览参观黑龙潭公园、金殿风景区和大观楼公园以及字画店,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文明。
8.昆明市区步行街游览购物,了解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
9.螺蛳湾游览购物,体验中国人民的物质生产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
10.文艺和体育交流,包括一场文艺交流演出和一场体育交流。相互了解双方学校的艺术教育水平和体育教育水平。
第二天,
关键词:听课、聋哑学校、体育交流。
今天国际部
下午我带着双方学生一起在学校音体馆乒乓球室进行了乒乓球友谊赛。体育组教研组长
第三天,
关键词:恐龙谷、彝人古镇、烈日、炎热、兴高采烈。
今天上午两节课后,9:20,印度师生一行在我
这天结束时我不得不承认那个叫霄汉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霄汉热爱歌唱,所谓不疯不魔不成活,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反过来说,不爱就学不会。在工作上,也可以说不爱就做不好。其实教育无处不在,三人行必有我师恐怕就是这个意思。
第四天,
关键词:听课、螺蛳湾。
今天安排印度学生跟班听课。
冈木斯和弗
第五天,
今天由杨永和孙艳屏带两位
以下是
早上10:00我们到达世博园门口。进入世博园后,映入眼帘的是“世纪花坛”——花钟。钟面上覆盖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娇艳可爱。我们愉快地和印度友人在花钟前合影,让它为我们记录下这珍贵的时刻。
我们前行进入花园大道,发现五根巨大花柱上依然鲜花绽放,地面四条花带区域内的鲜花由于久日的干旱数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薰衣草。我们沿着主干道浏览各展馆的外观,每个展馆似乎都在对我们述说着当年的故事。当我们到达广东馆时,两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我们的印度朋友立刻上前把美好的祝愿送给了他们。
接着我们来到大温室。温室内展出有热带雨林景观,高山花卉资源和温带花园景观,彰显出云南作为植物王国的大气与灵秀。印度友人时而阅读植物说明,时而俯身闻香,时而拍照留念,兴趣盎然,兴致勃勃。
中午我们在世博园内的一家中餐馆内用餐。才一落座,印度友人便开始练习使用筷子,笨拙得像三岁的孩童,让我们忍俊不禁。午餐后,我们乘缆车前往金殿。
下了缆车,我们直奔钟楼而去。巨大的铜钟悬挂在钟楼的中部,气势宏伟。登上楼顶,远眺昆明及滇池风光,顿感心旷神怡。印度友人敲响了铜钟,钟声响亮而悠远,把美好的祝愿带回到他们的家乡。
接着我们到达金殿公园的铜殿所在区域。这座铜殿是全国最大最精美的铜殿,安装在大理石砌的平台之上,前有香炉,日月七星铜旗,石狮等,四周翠柏环绕,清幽美丽。我们还仔细端详太和宫内的七星宝剑和吴三桂使用过的木柄大刀,感慨于吴三桂与陈圆圆之间的爱情故事。
下午四点,当我们步行下山前往停车场时,两位印度友人说很累,看来在高原地区爬山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件易事。不过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们对今天的世博金殿之旅还是非常满意的。
第六天,
考虑到人多而且景点情况复杂,今天安排随行的老师多一点,有田云灿、杨卫东、苏洪、鲜晓风和赵云青等。游览海埂民族村风景区和西山风景区。9:20中印师生一行25人驱车前往昆明海埂民族。民族村我十多年前去过一次,完全不熟悉。刚一进村,陪同的中国学生就要求租骑四座脚踏车,一百块一辆,是我方陪同学生自己出的钱。后来发现民族村根本用不着那种车代步,完全是浪费,还转移了游兴。民族村实际上是由多个不同民族的园子组成的集合体。每个民族园的设计和建设体现本民族特点,彰显本民族文化。印度师生第一次见着如此丰富多彩的景致,似乎刹那间来到了人间仙境,兴奋异常,连喊带叫,又玩又闹。在傣族园游玩时有个叫凡世的印度学生兴奋之中一不小心失足落水,看着他沉入水中的那一瞬间,心想赶紧救人,正要放下相机跳水救人,小子竟然笑嘻嘻地浮出水面,迟疑了一下,看见他的同学正在嘻嘻哈哈噼噼啪啪的给他拍照,我也赶紧拍了几张。有惊无险,而且变成有趣的插曲。
游完民族村后乘缆车上西山。乘缆车前
索道只能上到半山。游客还需步行相当距离才能登顶。记不得上次爬西山是什么时候了,此次是陪同爬山,注意力主要放在客人的安全等方面。只见印度客人难掩兴奋,一路叽叽喳喳,吵吵闹闹的就上了绝壁。看着西山和滇池美景,我相信第一次见到的任何人都难免被镇住。山上情形无须赘述。下山后乘车回校一路上竟然十分安静,这是第一次没有一路高歌的时候,可见是累了。连玩两个景点真的是累。
第七天,
今天上午安排印度师生听了英语课、数学课。大多数被安排了听课的老师都乐于接受印度师生听课,今天上午有行政会,本来打算陪
本想官渡古镇之行因为有了少林寺会是十分精彩的一天。不料人造古镇十分无趣。结果印度师生将此行变成了一次购物扫街之行。官渡古镇步行街上的小商品全是中国人几乎不会买的所谓旅游景点商品。这样的古镇被复制了许多,怎么会有生命力?官渡古镇少林寺今天没有表演安排,遗憾。不过,印度师生似乎也不介意。看着印度师生购物后满足的笑容我知道不虚此行。
第八天,
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印度师生用最低的价格购买数量最多的商品的最佳地点在全世界也应该就是昆明的螺蛳湾了。结果当然是满载而归,皆大欢喜。就像中国人到欧洲狂购奢侈品似的。当天下午鲜晓风和苏
我发现我们无意之中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个应接不暇的变换场景,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是有些头晕目眩的场景变换,这个我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来。接待工作其实是很枯燥的,但是看着他们目光中接踵而至的连连惊奇,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突然意识到当导游的乐趣不在于自己的玩而在于对客人的在意。
第九天,
今天的陪同人员少了一个鲜晓风老师,多了一个
第十天,
今天一大早印度师学生就把行李拿到学校一楼会议室。他们在一楼会议室内忙活了一天,主要事情是收东西,并且为下午的告别晚宴准备节目。我们的陪同学生也同样准备了小节目。下午六点正,告别晚宴在华帝王朝酒店举行。印度师生穿着民族服装盛装出席,席间之热闹欢快自不必说。节目在接近宴会尾声时演出,气氛因有了节目表演效果与一般宴会大不相同。结束时下起了大雨。
机场告别。我们要求我方同学和家长亲自驾车都要到机场与印度同学话别。学校方面前往送行的老师有田云灿、杨卫东、邵玲、苏洪、鲜晓风和刘聪等。我在等候过程中邀请印度领队老师冈木斯随我一起对住宿家庭的同学家长一一表示感谢。家长非常高兴,应该说是高兴的不得了,怎么说呢?总之是没法形容。各种寒暄自不必说。多数家长向我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能有这样的交流机会实在是太好了。他们说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学校要能给孩子多提供这样的锻炼机会就好了。孩子在这十天中的表现完全出乎父母的预料。你想,一个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子女突然之间变成了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的小大人,这对孩子的父母来说实在是一种震撼,更不用说许多父母过去从来没机会听自己的孩子说说英语,这次接待印度学生,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孩子用流利的英语与外国人交流沟通,此时此刻做父母的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和代价都突然间被证明是值得的,那叫一个高兴啊,实在是没法形容。有的家长说着说着就热泪盈眶的实在感人。对我们做事的人来讲,有时我觉得宏大的场面不如感人的细节。
另记:有一位我方陪同学生家长没有出现,第一次预备会也没有出现。这位学生看着告别的感人场面,心有所感,十分惭愧,头也不抬。他最后难过的跟我解释他父母不来的原因,说着说着就哭了。这个过程也是对他的教育吧,相信这种教育也会折射向他的家长。我们不必求全责怪,毕竟能参与就不错了。我安慰了他几句。与他的沮丧相对照,其他同学给我的感觉可都是收获颇丰的高兴样子。谁说付出不一定有收获?只要真心付出,必有收获。
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候,印度师生与我校师生和家长最后拥抱、握手告别。
再见了!泰戈尔家乡的客人。说再见的时间又是一个临界点,刹那间,十天的辛劳和精彩化为永远的记忆。
田云灿副校长最后代表学校向此次参加接待的学生及家长表示了感谢!我们前往送行的老师返回学校。接待工作到此结束。
小结:田云灿副校长亲自参与了接待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由于学校高度重视,整个过程计划周密,十天接待工作中没有老师叫苦叫累,国际部
用心做事,事必有成。你如果不能从做事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你就会被所做的事情折磨。你可以乐在其中,也可以苦不堪言。苦与乐终将化为过往的一瞬,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