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印象(三)
- 发布时间:
- 2008-06-12
- 阅读量:
赴日交流演讲
尊敬的村上理事长、尊敬的葛团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高中生,我叫李鹏翾,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讲一讲我对这次活动的感受。
我的父亲是一位日语导游。很小的时候,我就从他口中得知,在东方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生活着一个做事既讲求效率,又严谨认真的民族——大和民族。而在这次的旅途中,我不仅亲眼见到了这个民族精细的风格,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个民族对于远方来客的热情。
中日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不论是唐代的遣唐使,还是中国近代大批赴求学的如孙中山、鲁迅这样的仁人志士,无一不是两国友好的见证。而现在,我们与民宿家庭所建立的亲切情感,也正是这种友谊的延续与升华。在一整天的民宿交流活动中,我体会到了日本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日本同学共同学习的时光,与日本父亲真诚的交谈,以及日本母亲所烧制的可口饭菜……这些民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让我感受到一种家庭的温暖,也让我深深懂得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对此次活动中,我们受到的日本人民真诚与热情的接待。我不只想说“谢谢”,我更想作为一个中国的青年人,向日本的朋友们发出诚挚的邀请。希望你们能在今年的8月份,来到中国,来到北京,来观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国的老百姓,将会让你们感受到同样的真诚与热情,感受到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文明古国,她的传统,以及她的青春与激情。
最后,向四川大地震中死难的同胞们致哀,感谢日本人民对于此次罕见地震的关注。并且再次感谢此次活动的组织者能够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代表中国的年轻一代发言,向日本的朋友们表达中国人民对于和平与友谊的期望,谢谢。
播下了解与友谊的种子
——赴日交流感言
初到日本,立即被这个国家发达的经济所震撼。不仅是因为东京的高楼大厦,更是因为东京整洁的街道以及有条不紊的车流与人流。这个城市有着超过千万的人口。他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更创造了这个城市所具有的高效的特点,以及独特的价值观。
登上东京塔,我们感受到日本经济的高度,而来到丰田MEGA WEB展示厅,以及东京中央防波堤垃圾填埋处理厂,我们感受到日本在环保方面的深度与广度。任何一片纸屑,一个瓶子都不会被轻易丢弃,而是经过多道工序,直到最后成为一颗颗沙砾,也还要被用来建仓库,筑堤坝。“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样的环保理念,正是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所应该借鉴的。
但是,此次日本之行的最大收获,并不仅仅在于看到了日本先进的环保理念以及垃圾分类措施,还在于与日本同学,日本父母所建立的真挚情感。
在民宿交流活动开始之前,我曾经担心过,不知能否习惯日本独特的饮食习惯。但一见到和蔼可亲的日本父亲,我所有的疑虑便烟消云散。一路上,我们聊了很多,大到中国的环境问题,小到日本家中的宠物狗Chibi。亲切的交谈,让我仿佛置身家乡,完全没有来到异乡的隔阂,也让我很快便融入到了这个家庭之中。
晚饭之后,热情的日本母亲也加入了我们的讨论。我向日本父母介绍了云南的普洱茶,石林,大观楼长联;他们向我介绍了日本的印信制度以及他们所种植的咖啡。我了解到,在日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枚印章,就像中国古时的文人那样。每个人的印章都要到政府部门登记备案。在日常生活,印章有着无穷的作用。不论是购车买房,还是贷款储蓄,都要用到它。而且,因为有着健全的管理制度,所以几乎不会出现盗用或冒用的情况。这不禁让我感叹,日本社会的高度发达,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我还了解到,我亲爱的日本父母曾经去过中国的许多地方,其中也包括昆明。他们曾经得到过云南人民无私的帮助,这也是他们参与此次交流活动的一大原因。我真诚希望他们能再次来到云南,因为他们是如此喜欢关于云岭大地的各种有趣故事,我也是如此乐意向他们讲述。
很遗憾,我没能继续留在日本的家中。我想,如果能这样的话,我一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日本的文化。但也正是这种遗憾,使我充满了信心。我想,作为中日交流的使者,我一定能在今后的日子里为两国的交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也一定能收获知识以及与日本人民真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