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流

日本印象(五)

发布时间:
2008-06-12
阅读量:

   

樱花的重量

                杨思颖

  初到日本,已是初夏,在夏日清凉而略带寒意的风中,已没有了期待中如云如雾般在街边锦簇的樱花。却阻止不了我兴奋雀跃的心情。九天的旅程转瞬即逝,而回想起日本留给我的记忆,仅有“震撼”两字足以概括。 

  曾经,我以为这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如同十九世纪的伦敦一样,到处是发展带来的疮痍;我以为在这个人口密度大而资源匮乏的国家里,竞争的压力,让整个民族都用沉重而冰冷的步伐在前进;我以为……

  抵达了东京,仅是在机场,日本就给了我一些不一样的感受。在现代化的机场里,却充斥着一种宛如古老的城池一般的宁静与祥和,工作人员尽管匆忙却都面带笑意,得知我们是中国的学生,还用生涩的中文向我们问好。刚开始,是这样的安静让我们不得不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去适应,不知不觉中,我们仿佛被这样的气氛所感染,那份旅途的劳累所带来的浮躁似乎也消失了,连心中都平静了下来。这里的人看上去都很平和,不是我们习惯了的热闹与喧哗,内敛的感觉,却更显出了一种稳重的特质。

  如果说机场里的景象可能是训练有素的成果,那么在日本街头的经历应该更能反映出整个民族习惯于的生活。我曾经乘过一次公交车,大概用了十五分钟才等来了要等的那辆车,这个过程中,身边都没有焦急的抱怨,大家各自看着书或是听着音乐,不管是学生还是成人,都是这样安静的等待。在食品店里,有时人很多,我们因为语言不同需要和收银员沟通很久,收银员和身后等待的顾客也没有不耐烦的催促。在公路上,当汽车和行人同时都可以通行时,汽车会停下来等行人先通过;而且几乎都听不到鸣笛的声音。听说日本的女子温婉,我的所见表现着这似乎这也是整个民族的特点,不骄不躁,不紧不慢,无形中就创造出了然人感觉舒适的环境。

  也许正是日本人这份难得的平和,让他们多了在事情整体和细节间的思考。比如东京的垃圾处理厂,从1964年起就开始建设,到现在已经变得非常整洁,没有苍蝇和异味,让我们倍感讶异。听说日本也有过环境极其恶劣的时期,但他们的及时治理,又让这个国家充满了盎然的生机。走在东京街头,林立的大楼和满目的葱郁有着和谐的统一,仿佛置身于一个森林公园之中,随处都可闻到泥土芬芳的味道。

  而在我的经历中,这些优点,应该都是建立在日本人对规则几近刻板的遵守上。在街上,虽让很少有垃圾箱,但地上几乎没有行人抛下的垃圾;过马路时,如果走出了一段这时红灯亮起,他们又会折回人行道;在等地铁或公交车时,大家都很自然的排起了队,上车时也井井有条,没有丝毫拥挤杂乱……有了一个人人都遵守的秩序,在公共场合下人们之间的交往就会轻松了很多,心情也容易保持愉快。

  在日本经历的种种,让我几乎推翻了先前对它的设想。而这一切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对规则的遵守,人与人之间自然就不易发生不必要的摩擦,避免了在一些小事上浪费精力;这样大家能保持心态的平和,所作的事情不容易出错,提高了效率;于是人们有了更多时间去思考,去感受周遭的世界,也就可以发现问题和创新……

这次的日本之行,让我发现了我们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许多软性的地方与日本的差距。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日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除了先进的科技还有很多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高速发展的中国,也许正需要那种稳重而不浮躁的精神。

  在回国的飞机上,看着宣传片上一阵阵飘落的樱花雨,我忽然觉得它是那么沉重的撒在了我的心间,因为那樱花的魂中,仿佛承载了一个民族的重量。

 

 

 

中日关系的春天已经来临

                ——对此次访问日本的总结

  继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以及现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之后,今年5月份,胡锦涛主席的“暖春之旅”也刚刚获得成功。而我们这?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