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上学期校本课程简介
- 发布时间:
- 2009-09-28
任课教师:田云灿 ,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22年,工作认真,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
本课程主要包括与下内容:初高中课程的衔接;高中数学中常涉及的问题,如根与系数关系,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问题;与圆锥曲线相结合的一些问题;二次系数、不等式、方程等关系极为密切,一元二次方程是方程内容的基础。其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是它的重要内容。
开设本选修课的目的是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既有复习和巩固的内容,也有拓宽和提高的内容,主要想努力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任课教师:罗红 数学教研组组长,工作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
本课程主要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抽屉原理与电脑算命》、《抽签有先后,对各个公平吗》、《数学中的美》、《逻辑推理——厨师的冤屈》、《巧用数学看现实》、《让数学帮你理材》、《欺骗眼睛的几何问题》、《会说话的图形》等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重视数学应用,提高数学应用的能力。
任课教师:郭兆琼,1997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并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分配到云师大附中。
本课程旨在将中国独特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并感受中西不同文化之美。包括以下内容:使学生通过中式英语,七夕及情人节,生肖与星座来体味中西文化的碰撞;通过中国功夫,中国菜,京剧及龙的文化内涵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学会人际交往中中国礼节的相关知识。
任课教师:杨晓芬,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专业。曾担任海尔翻译,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形象大使。
通过对两部好莱坞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与《摇滚校园》的介绍,欣赏,分析,了解美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精神与摇滚文化。以影视欣赏的形式,辅以老师的课堂引导式讲解,将学生融入英语的语言环境,了解美式英语的文化根基,再通过学生自主交流和表演,教师点评的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结合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课程中选取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研究,教师进行指导。
任课教师:张怡,2009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美国文化。
英语世界是由词汇和语法这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它们是英语的根基所在。而其中词汇的学习和记忆更是语言学习中无法回避的难题。早一日解决这词汇的问题,就早一日为英语学习铺平道路。每个英语学习者都要树立以词汇为第一中心的英语学习观,首先攻克英语词汇。
本课程针对学生普遍的词汇学习和记忆问题,即英语词汇难学很枯燥,难记又易记的现状,通过有步骤的对英语词汇构成法的介绍,使学生对英语单词构成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从而在对英语单词进行解剖分析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同时,根据记忆地相关规律,帮助学生尽克服单词记忆中的遗忘现象,牢固地记忆和掌握所学单词。
课程同时还对初高中在单词学习上的衔接作相关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英语学习。
本课程最后的学习成果主要以学生实际课堂表现以及听课并主动实践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为主。
任课教师:鲜晓风,男,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7年。
开设《美国概况》旨在帮助学生对美国社会、文化的一些方面有所了解。在选题时,结合了课文,课本内容,并对其进行了一定扩充。
本课程介绍了5个话题:1、美国早期历史。2、美国的教育。3、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社会运动。4、美国的体育。5美国的音乐。
课程进行中,设定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知道的内容。
任课教师:刘菡,2005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至今任教于云南师大附中。
《外国新闻史》侧重不同国家类型与新闻模式比较分析,分封建集权主义模式、资本主义新闻事业、法西斯新闻事业及社会主义典型模式etc模块,每部分都从背景分析、历史进程及分析与思考etc环节展开,试图让学生了解新闻传播与知识分析比较各模式之不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人文精神。
任课教师:石蕊,200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任教于云南师大附中。
佛教产生于印度列国时代早期,是随列国间频繁战争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下层民众反对婆罗门教而在思想领域展开斗争的产物。随创教者乔达摩•悉达多逝世,后人对教义的不同理解而分支出两大系统,即大小乘佛教。
云南境内存在着大小乘佛教,云南人在生活中是常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的。本门课程旨在让大家了解大小乘佛教的差别。课程将从宗教理论、学说体系、修行途径和目标等几方面走近大小乘佛教。
任课教师:谢颖 女 2000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直从事中学历史教学。著有并发表《佛教对现代缅甸政治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人教版教材中两处“统制”经济的不同》等多篇论文。
西晋和东晋是中国历史上充满动荡和混乱的朝代,这个时期历史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西周、东周。这个时期述说的帝王将相和英雄名士也远超过西汉、东汉,民族融合的程度也非其他朝代能比。当然,两晋历史也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另类、最奇异的时代。
这个时期是政治上的黑暗时代,从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西晋到东晋末年孙恩暴乱、刘裕夺权,历史不断地演绎血腥和残酷。但从社会文化方面来看,这个时代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最解放,个性最张扬的唯美时代。两晋的知识分子崇尚的是“非汤武而薄周也,越名教而任自然。”总之,未经雕饰的、人性化的两晋历史,往往让人们产生无尽的神往之情。对这样的一个时代,喜欢的人喜欢死了,恨的人恨死了。
任课教师:罗云海,200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工作于云南师大附中。
在教育部颁布的中,地理学科是一门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领域的综合性的课程,也就是说地理学科兼有文、理科的特点。从高中地理必修I、II、III教材中,处处可以看到高中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知识对地理学科的渗透。因此,较高层次的地理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对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及地理计算能力的要求也较高。例如地理必修I中涉及的数学问题题有:经纬度的数学表达;地理距离计算;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计算与应用;昼夜长短的计算;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学绘制原理与高差、温差计算……涉及的物理问题有:万有引力与天体运运;地球公转速度;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与物理实验设计;风的受力分析……涉及的化学内容有: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等等。但现行的地理必修教材对上述内容缺乏深入地分析与拓展,需要借助选修课对学生,尤其是有文史类发展倾向的学生进行提高。因此欢迎这些同学积极参与我们的地理选修课学习,今年地理选修课的重点是《高考地理中的数学计算》、《高考地理中的理化实验设计》。我们将全方位地向有志学习文科的同学系统讲解各种地理计算的原理与方法,带领大家动手设计实验,为你进一步的地理学习和将来参加高考奠定基础。
任课教师:
王晓宁:云南省地理特级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所教学生在2006年(刘涵)和2009年(龚渝青)高考中获得云南省文科综合学科单科状元。
文晓静:高一年级地理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昆明市五华区“教坛新秀”。所教学生徐蓓思(2007年)和杨时羽(2009年)为云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李红萍:云南师大附中骨干教师。
科学成就是伟大的,它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而指导人们取得科学成就的思想方法就更伟大,更值得学习。简言之:成果重要,获得成果的方法更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创新是创造的核心,是否有法可循?有,那就是创造技法。创造技法是在人们研究和总结创新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它对取得创造成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通过向学生介绍部分创造技法的知识,同时用学到的技法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解剖,了解实验设计思想及其中隐含的创造技法。最后利用所学方法设计一个实验,或对已有实验做出改进并以此作为学习成果。此外,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特别优秀者还可以作为创新大赛的参赛作品。
任课教师:俞云中,中学高级教师,对创新教学有所研究,在中等教育核心刊物《物理教学》发表两篇有关论文,合著《创造技法的物理实验》,由西南交大出版。
现在是什么时间?”或者“现在离新年还有多长时间?”这是每一个人都觉得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把问题倒过来,“时间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会茫然。
时间对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时间与宇宙的起源,与物质的运动,与空间,与人们的意识形态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时间可以倒流吗?可以控制吗?时间是均匀平坦的吗?时间可以测量吗?怎样测量?这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惑着物理学家,而物理学家也一直在追求着时间的本原。
对于中学生,也对时间有一定的理解,但又很模糊,希望通过选修课“时间之谜”的学习,论证与研究,使学生对时间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并知道人们对时间认识困惑的根源,进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任课教师:黄永华,男,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长期从事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奥赛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成绩突出,在公开刊物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十余篇。
桥牌是一种高雅、文明、竞技性很强的智力性游戏。现代的定约桥牌,少有运气,而多靠智慧而赢,被称为“无声的战争”,是奥运会表演项目,在全世界每年均有国际性赛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可学到桥牌的入门知识,并在实战训练中,达到熟悉参加桥牌队式竞赛中的规则和技能,并了解个人双人赛制的知识。
任课教师:王一波,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创建了蒙自一中桥牌队,并在当年就率队代表蒙自的县队参加红河州赛和云南省级乙级队赛。90年代初,曾与队友王学谦一起获得红河州个人双人赛南北座冠军。在1993年元阳桥牌赛中与即将出征全国赛的云南省女子队对陈,虽然最终失败,但在众多与省女子队的比赛队中是输分最少的队,也算是虽败犹荣。
壁球是在用墙壁围起的场地内,按照一定规则,用拍子互相击打对手击在墙壁上的反弹球的一项竞技体育运动。
本课程旨在介绍壁球运动的特点、价值、起源、国际组织、比赛方式及其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壁球的基本技术:如击球的动作结构;击球的方式有正手击球和反手击球;击球的方法有直击球、侧强球、前场球、截击球;发球与接发球的技术;球场上的移动等。学会壁球的基本战术,包括壁球发球,接发球战术及比赛基本战术。其中比赛基本战术又集中介绍如何避免击球失误,如何打出有力的一球,如何打贴墙球,如何控制“T”区,如何利用场地空间并改变比赛节奏等。
任课教师:刘海云,自1992年开始任教于云南师大附中,1993年至1999年任学校田径队教练,2003年至2006年任学校篮球(女队)教练。
排球运动始于1895年,创始人是美国马萨诸塞洲的霍利沃克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威廉·莫根。1905年传入我国,排球运动诞生之初,是作为一种娱乐性较强的游戏被人们所接受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分化、繁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沙滩排球、软式排球、九人制排球、小排球、残疾人排球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1年起,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中连续取得“五连冠”的优异成绩,其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对全国人民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并使排球运动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03年,女排在获得“五连冠”17年之后,又一次夺得2003年世界杯排球赛冠军。本课程将对排球的发展,相关的理论操作知识作相关介绍,并进行实际的操作能力的训练。
任课教师:杨军,1991至1996年期间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体院排球专业,毕业后先后任教于省国防工业学校,云南师大附中,并一直担任男排教练,指导学生获得多项奖项。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逐步形成了现代乒乓球运动。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乒乓球运动飞速发展,全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乒乓球运动。使乒乓球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953年,我国首次参加第20届世乒赛,到1959年,容国团第一次夺得世锦赛的男子单打冠军,标志着我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的崛起,逐步使乒乓球发展为我国的国球。
任课教师:王凤鸣,1984年至1988年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系,1988年至今工作于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合唱训练选修课主要是通过规范的合唱练习,让大家学习并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能用圆润的音乐,清晰的咬文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
通过合唱的训练,可培养敏锐的听觉,学会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明白合唱中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学会理解指挥的手式含义,并对指挥的动作做出准确的反应。通过这一阶段的培养,使选修的同学能成为下学期班级合唱中的主力军。在八周左右的训练中,学生将掌握两首或更多中外不同风格的合唱曲,并在选修课结束时进行汇报演出。
任课教师:李伊达,1997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系,毕业后就职于云南师大附中。曾多次指导艺术节班级合唱,并多次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曾参加昆明市学生合唱比赛并荣获特等奖。
黑白版画是版画艺术中最传统,也是最有艺术效果的一个门类,学生上手也比较的快。在学习过程中的制版,印版与作品的完成,每一个步骤都很有情趣,包括了刻、印、画的多方面创作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制作版画作品了解传统印刷的方法,也可以学习黑白艺术的审美传达,同时锻炼学生的刻苦精神。
黑白版画的步骤比较的多,分为准备资料,手绘作品刻版、印版、调整完成5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紧密相联。在完成的过程中需要认真的审视,仔细的完成。所以需要学生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
任课教师:刘金昆,2001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2001年至今任教于附中,从事油画创作和多种艺术行为,2007年至今,在学校开创版画活动果,学生创作热情高涨。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中具有很强魅力的分支,通过奇妙的程序代码,一个个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但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编程高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扎实的功底、灵敏的思维和吃苦的精神。本课程选择语法最严谨的Pascal语言,将学习Pascal语言语法,并编写程序。学习队、栈、堆、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基本数据结构,学习递归、分治、动态规划、图论、贪心等基本算法,建立算法思想,并应用于实际问题。学习本课程,可以培养严谨、缜密的思维,也可培养信息学奥赛选手。
任课教师:李莹莹,200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辅导信息学奥赛五年,所辅导的学生有多人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获一等奖。
本课程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常见的多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的类型、格式及其存储所呈现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分别对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进行采集和适当的处理。能根据表达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媒体完成多媒体作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在亲身体验、感受以及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影响。
任课教师:周琪,现工作于云南师大附中,信息技术教师。
数据库管理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本模块是针对数据管理技术应用而设置的选修模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数据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学会使用大型专业数据库,初步学会使用数据库库数据库技术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本选修课突出对数据库技术中“关系”这一核心特征的理解,着眼于数据库管理技术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关注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任课教师:郑瑛,199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从毕业至今,在云南师大附中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本课程主要向同学展示静态网站的开发过程,学会网站的规划、设计、制作、发布管理的基本方法,以Front Page(或Dream weaver ),Photoshop为主要设计工具,并让学生懂得对常用网站的建设质量与进行状况进行评价,学会建立一个自已的网站。通过IIS 发布和管理,最后介绍动态网站的工作原理,利用asp进行简单动态网页设计。
在网站开发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评价网站组织结构的优劣;加深对用科学方法规划设计网站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
任课教师:赵庆元,2008年自北师大毕业后一直在师大附中担任信息技术教师。主要负责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竞赛辅导。在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网站设计方面有所特长。已有成果:www.bnuxyh..cn rcidp.bnu.edu.cn 。
本课程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和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课程主要分为四块,设计、制作、测试、考核,预计设计占两个课时,制作占四个课时,测试占两个课时,考核占一个课时,学校机器人实验室目前有一批机器人设备,本课程可以很好地将这些设备利用起来。在本课程中,设计和制作是关键,只要有较好的设计和细心的制作,就能做出质量较高的简易机器人,同时达到本课程的目标。
任课教师:李晓斌 男 昆明理工大学通信电子专业研究生,对电子、控制等相关知识比较熟悉,在校期间做过一些控制、机器人等方面的项目,希望与更多的人一起探讨研究机器人相关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服装的基本性质,服装的主要分类及其特点;认识服装材料及其面料的种类,鉴别面料的简便方法。并通过学习能了解服装制图的一般步骤,能识别服装裁剪图的主要线条与符号,初步学会简单服装的制图方法,学会安全使用裁剪工具如直尺、软尺、画粉、剪刀等。能正确熟练掌握缝纫机的操作,把自行设计的服装或用品通过制图、裁剪并制作出成品。并进而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简单的裙子、男孩子的短裤等。
服装及其设计需要购买原材料,预计20元。
任课教师:王凤,1997年至2002年一直在云师大附中任初一年级缝纫课,2004年始任高一年级服装与裁剪课至今。
微型万能机床是一种安全型的微型机床,是针对青少年和模型爱好者设计的一种微型机械加工设备,它是将普通机床微缩1/10制成,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任意组装成多种小巧适用的机床。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各种机床的用途,如车床、锯床、钻床、磨床等;学会简单机床的简单调试;模型制作如老爷车的制作;模型的组装,经认真制作,对各部件打磨后,根据要求顺序安装。
微型万能机床需要购买器材,预计20元。
任课教师:汤金权,1997年担任初二年级电工课,2003至2009年任高一万能机床选修课。
本课程希望在日语入门学习的过程中,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日本及其文化生活,并能用简单的日语进行自我介绍及交流。
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日语50音图平假名的学习;课堂用语、日常用语的学习;日语50音图片假名的学习;日常用语的学习;浊音、半浊音、拗音以及拔音、促音、长音的学习;学生姓名的日语发音;100以下数字的学习;100以上数字的学习;“星期”的学习;年、月、日的学习等。
任课教师:封舒婷,多年从事日语教学工作,外贸日语翻译及日语导游工作,有着多次出访日本及留学经历。
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简单介绍德国国家尤其是德国、瑞士的情况,学习语音的意义;分阶段学习德语中元音、辅音、语调;学习德语语法中不规则动词现在时变位,定冠词的第一、四格,否定词nicht用法、基数词、价格,昼夜时间、星期、月份、季节;学习情态动词、不定代词,现在完成时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每节课都会简单介绍德国与瑞士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人文教育体系等等
任课教师:王锦 北京高中毕业后赴瑞士留学、工作。学习期间长期为瑞士外交部、政府部门、大学及企业担任翻译和咨询工作。2002年与瑞士合伙人共创中医诊所。
法语选修课由云南省教育厅国际交流法语培训中心与我校联合开发。至今已开办3届,共700多人参加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本课程主要面向希望学习法语及对法国文化感兴趣的学生,课程用英语和法语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对法语及法国文化有初步的了解;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法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视听及写作训练安排在每节课的后半部分。 任课教师:梅韦拉·曼吉维拉诺 法国曼恩大学法语对外教学专业硕士,丰富的对外法语教学经验。三年法国外交部驻阿曼苏丹国及叙利亚办事处工作经历,从事法语文化传播及教学工作。两年韩国大学专职教师教学经历,北京法语联盟全职教师,负责联盟教师的培训工作。现为云南—法国留学中心(云南省教育厅对外交流中心法语中心)专职教师。云南省教育厅对外交流中心法语中心派驻云师大附中高中部法语课程项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