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快讯

2024年骨干教学评选-英语学科

发布时间:
2024-04-30 11:53:04
阅读量:
分享:

探秘浩瀚“云”宇,鉴赏文字“曼”妙

云南师大附中“新竹工程”领航项目第九届学校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于2024年4月17日开展了文科组比赛,唐云老师和江曼老师代表英语组参赛。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授课教师简介:唐云,硕士研究生,英语学科中学一级教师。从教10年来,多次被评为学校 “优秀教师”、 “优秀班主任”;获评 “五华区最美班主任”、 “五华区教坛新秀”。

唐老师的授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 Space Exploration的Reading and Thinking: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部分。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popular science article),读者是大众化人群,因此这一篇文章的核心目标是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中抓住科学方法,领会科学事实。

图片 1

唐云老师进行课堂展示

在教学设计上,唐老师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依托教材,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课程开始前,唐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期望达成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目标指引下关注学习内容。整堂阅读课共有五个活动:热身(warming-up)、预测(prediction)、速读(fast-reading)、精读(careful-reading)以及读后(post-reading),旨在让学生实现简要归纳整理文章大意,利用英文探讨并表达太空探索相关的内容,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

图片 2

唐云老师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课程环节从引入到作业布置流畅完整。导入环节借用了四张电影海报,让学生思考并得出这些电影的共同主题 — space,从而介绍本文的主题。紧接着,唐老师引导学生观看一个与宇宙探索相关的视频并且填写学案上缺失的词汇,完成了本单元重点生词的回顾,为阅读活动做铺垫。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设置了预测文章内容、匹配缺失句子、填写思维导图等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读”和“看”的能力,并且将任务与高考七选五题型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成了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的目标。在教学工具的选择上,唐老师利用了学案,帮助学生落实生成所学内容;同时利用小贴纸和图片帮助学生梳理中国航天的成就,既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也使文本结构更加清晰、明确。

图片 3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在授课过程中,唐老师积极与学生互动,给学生提供了详细明确的任务要求以及必要的提示,也在与学生共同研读的过程中探讨了“为什么人类不会放弃探索宇宙(Why didn’t people give up exploring space after so many accidents?)”以及“你如何解读文章标题(What does the title mean to you?)”等问题,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理解,利用文章信息以及所学的表达进行阐述,实现了迁移创新这一目标。教学内容完成后,唐老师设置了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板块,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以及自己的课堂表现,与课程开始设置的学习目标相呼应。最后,唐老师借用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Long, long is my road, and far, far is the journey; high and low, up and down, I’ll search with will.)”作总结,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这堂读思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基于同伴互评的读后续写提升方法探究

授课教师简介:江曼,教育博士,多次获省级“优课名师”称号,昆明市“教坛新秀”,高新区“优秀班主任”,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江老师呈现的是一堂师生以及生生互评基础上探究读后续写提升方法的作文评讲课。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所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及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的关系的理念,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指导思想,江老师设计了从情境导入到作业布置的完整课堂环节。

图片 4

江曼老师布置阅读任务

贴近生活的情景教学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主题学习。在导入环节,江老师利用著名的忍耐力测试实验 — Will you eat the candy instantly or wait for the right moment?(对糖果的延迟等待)这一问题拉近学生和课堂主题之间的距离,同时与续写材料进行关联。江老师在课堂中通过对原文情节、情感发展、主旨和语言特点的挖掘,带领学生共同研读读后续写评分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学生对续写评价的认知,通过这些学习理解类的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对读后续写基本要素认知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核心素养;在掌握基本评分标准后,江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基于内容(content)、词汇和语言(vocabulary and language)、衔接与连贯(connection and coherence)三个维度对三篇续写作文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深化认知,通过这类应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和完善互评的操作方案,锻炼学生的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在完成三篇师生共同评价之后,江曼老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操作方案和评价经验对两篇续写作品进行评价,学生除了对文本进行三个基本维度的评价以及打分之外,还要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图片 5

江曼老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之后江老师邀请了两组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学生能够使用英文流畅分享组员对于例文的修改建议,江老师随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说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迁移创新的结果,实现了思维的创新性锻炼目标。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江老师与学生交流,即时生成评价。帮助学生梳理要点,用英文表达思想;在学生提到重点内容时,将其进行提炼,清楚地记录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清重点。

图片 6

学生展示互评结果

课堂展示环节结束后,昆明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王雯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精彩点评。王老师提到,作为参与课赛的课堂,应该定准目标再进行教学设计。王老师从教师素养、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发表了自己观课的感想。王老师认为,两位老师在课堂中使用流畅的、即时生成的英文进行授课并推进各项活动,体现出教师教学基本功过硬,能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唐云老师的阅读课程设计精巧,板书采用简笔画的形式呈现出一个火箭的形象,与文章主题契合又能够突出重点,而且做到了利用教材教学,而非只教教材。王老师还提到,唐云老师在教材之外精选各种视频资源帮助了学生强化语言知识,调动了课堂氛围。王老师也补充到云南省的桂海潮就可作为本课的有效素材之一。除此之外,王老师认为唐云老师在基础的学科知识之外,将内容升华到了探索精神以及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升华,对学生产生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在最后的自我评价环节,唐云老师的设计通过定量评价的方式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对于江曼老师的课,王老师认为情境结合很有效果,江曼老师的糖果测试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也与续写材料主题类似,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而江曼老师的写作课重在课堂中的现场生成内容,学生之间的评价与修正都是现场活动产出,对教师的语言能力以及反馈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江曼老师优秀地完成了任务。同时,江曼老师的活动设计贯彻了学习理解 — 应用实践 — 迁移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从老师带领到学生互评的过程实现了学生能力的有效锻炼。有语言输出,也有落于纸上的文字输出的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的课堂学习确实有收获、有成效。最后,王老师也表示,参与课赛展示,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更应该注重教学艺术以及呈现形式,有诚意的呈现形式也是教师尊重课堂的表现之一。

供稿:英语组

撰稿:黄琦

一审:颜坤

二审:吴元永

三审:马永文

责编:陈昱嘉

推送:信息中心